第四章,信访事项提出,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权处理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第二十六条 信访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提出下列信访事项。一,对本级或者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决议.决定的建议。意见,二。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意见,三.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意见、四,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建议,意见或者对其职务行为的投诉。五,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的建议,意见或者对其职务行为的投诉 六、依法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二十七条,信访人可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提出下列信访事项。一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建议.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决议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方面的建议。意见。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意见。四,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下一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的建议,意见或者对其职务行为的投诉。五、属于本级人民政府职权范围但不属于诉讼,仲裁和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 六,本级人民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七 依法属于本级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二十八条,信访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提出下列信访事项,一,对该部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行政机关决定,命令等工作的建议,意见。二、对该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意见,三.对该部门工作人员。下一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的建议。意见或者对其职务行为的投诉,四,属于该部门职权范围但不属于诉讼 仲裁和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 五 该部门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六、依法属于该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提出下列信访事项.一,对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建议.意见.二,对本级或者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投诉,三.依法应当由本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受理的不属于诉讼途径解决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三十条,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就下列事项向国家机关请求权利救济的 应当依照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一。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和国家机关参与民事活动引起的民事纠纷 当事人协商不成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土地,林地 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 当事人协商不成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由有关人民政府处理 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请求村民委员会。乡 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属于终局裁决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属于终局裁决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六、对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七.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的.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 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或者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八.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刑事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法定途径解决的其他事项,第三十一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网络 书信 传真、短信等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等,国家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等,第三十二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国家机关提出、一 信访事项属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职权范围的 到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二,信访事项属县.区,县级市,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的.到县 区、县级市,国家机关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三.信访事项属地级以上市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的。到地级以上市国家机关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四,信访事项属省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的、到省国家机关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信访人应当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不得越级走访,信访人越级走访的。国家机关不支持.不受理,本级国家机关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不依法处理的,信访人可以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信访人未到有权处理的本级国家机关提出信访事项,直接向上级国家机关走访的。上级国家机关不予受理,告知其向本级国家机关提出 信访人向当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其他国家机关提出属于上级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的,当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应当及时转送上级国家机关处理、并为信访人查询信访事项受理和办理情况提供帮助,第三十三条、五人以上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一般应当采用网络.书信、传真等形式,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代表应当如实向其他信访人转达国家机关的处理或者答复意见,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可以向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预约。按照预约的时间和地点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