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锚固区4、6、1,4.6 2.在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中.预压力是通过锚具经垫板传递给混凝土的。由于预压力很大,而锚具下的垫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往往较小.锚具下的混凝土将承受较大的局部压力。在局部压力作用下 路面面板端部因局部受压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破坏,锚具下混凝土截面的压力非常集中.逐渐远离锚具的地方,其截面应力将逐步扩散、最后被均匀地传递到整个截面上,在传递区内。垂直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向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这与锚具的大小和相对于混凝土截面的位置有关.该应力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劈裂而破坏,应用有限元法,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锚固区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1,a b.和图12 a b、所示.1,锚端截面受力分析如下.如图11.a。所示,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作用位置、图上坐标为、1,2,0。08,σx数值很大、即混凝土所受压力很大.随着离该位置距离的增大,σx逐渐减小、最后变为拉应力,但由图可见 此拉应力很小,不足以使混凝土产生开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布置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数目远不止两个,所以,不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σx.只需考虑锚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强度是否满足即可,如图11,b,所示.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作用位置所在高度上,即图上横坐标为1、2的各点。σy最大、分布基本相同而且均为压应力、其值小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位置处的σx.随着离x.1.2位置的距离增大.σy也逐渐减小。可能会产生拉应力 一般认为。σy引起的张拉力可能会引起锚端混凝土的纵向开裂、因此 在下面的讨论中主要研究该应力。2 沿板长横向应力分析如下。图12。a,b 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作用位置截面的应力等值线图 如图12。a.所示、在距离锚具较近处σy为压应力,随着离板端距离的增大,板端的最大压力逐渐减小,在一定距离时变为拉应力,而且拉应力值较大.如图12,b,所示,在远离锚端的板中附近的σy分布很有规律,符合平截面假定。板底产生拉应力,但该力较大,在设计时应加以注意,通过以上分析易知.由于纵向压应力由集中作用转移为线性分布.将在锚具端部附近产生较大的横向拉应力。可能引起路面面板的纵向开裂,因此、在设计时。面板端部可加大截面尺寸,加大锚具端部承压钢板尺寸 并应在板端附近。大约10m以内、配置两层双向钢筋网。对于整块板 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并应放在板厚1。2稍下处以承受横向拉应力、张拉端的加强钢筋网应延伸至后浇带、若采用单向张拉.非张拉端的加强钢筋网也应延伸至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