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10。1,一般规定10,1,1.厂区布置应根据工程规模 生产工艺.交通运输 消防 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等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地质 地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厂区布置应与企业的总体规划相协调。10,1。2.总平面布置应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工艺流程合理为原则、以主要生产运转车间为中心,结合原料煤、水煤浆。准备 制浆.储浆 输浆、供浆.灰渣处理 供水.供电。机修。化验.办公等设施的功能、合理分区 2。工程用地应按规划规模确定 分期建设时,应处理好远近期关系。合理确定用地范围。预留建设发展用地、3 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合理布置建、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应减少土,石 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当厂区地形坡度较大时 建.构。筑物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并宜为物料采用自流管道及高站台、低货位等创造条件.4.主要生产车间应布置在厂区的适中位置,生产附属建筑物宜分类联合布置,5,厂区的通道宽度应根据建筑物防火 安全与卫生间距,交通运输。管线布置,竖向及绿化,预留发展用地等要求合理确定、6。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7,厂区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置必须符合现行防火标准要求.8,绿化规划和设计应因地制宜,绿地率宜控制在20。以内,改建,扩建工程的绿地率宜控制在15 以内、10。1,3 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应减少水煤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煤尘。噪声、振动。灰渣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