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滨水区规划布局5.4、1。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体、当其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来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与其他生态版块的连通问题,以满足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换和活动需要 按照表2的研究数据、以及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所开展的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生态专项研究成果,生态廊道的宽度至少需要控制在60m以上 一般应达到100m.5.4 2、滨水区的建设与水系有着直接的相互影响,规划应避免滨水区建设可能对水系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部分工业的布局容易导致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本条提出控制有污染工业布局的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严禁沿水体零散布局有污染的项目。零散布局必然带来污水截污排放系统的不经济性。最有可能带来水体污染。5,4,3 滨水区的公共性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得到确保.一是滨水空间的公共开放性。岸线的空间资源十分珍贵,应通过滨水区空间科学布局增强其共享性 创造出充裕连续,开放的滨水空间、二是滨水区功能的公益性,通过鼓励在滨水区尽可能多地布局城市博览,文化娱乐 休闲游览等公益性活动设施、提高滨水区的公共使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活品质.5,4、4,滨水区内的道路或各类通廊是滨水空间组织的重要内容,垂直通往水体的道路可加强岸线可达性.这些道路既可使人们便捷地到达滨水区。而且还形成了通往岸线的视线通廊。形成美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另外.当条件允许时、也应考虑适当的园林绿化通廊。绿化通廊的间距是按照城市主干道的间距进行控制的,条件好的城市 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控制,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滨水区的建筑物布局应避免沿水体密集安排,形成通透,开敞的景观效果和良好的城市风道.5,4,5、滨水区是体现水系景观功能的重要载体,但景观特征与各地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关联,难以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本条从规划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通过城市设计来规范滨水区的景观塑造,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强化滨水区城市设计,有利于优化提升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品质,形成特色滨水空间,5 4 6.本条是对滨水区竖向规划和短时调蓄功能的规定、滨河的道路与绿带 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形成坡向水体的超标径流行泄通道.使得城市雨水径流以地表潜流的方式排入河道 以利于雨水的顺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