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预处理、预沉处理9。2。1,当原水含沙量很高,致使常规净水构筑物不能负担或者药剂投加量很大仍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宜在常规净水构筑物前增设预沉措施 预沉措施通常包括设置预沉池.避沙预沉蓄水池等.9 2.2,一般预沉方式有沉沙池 沉淀池 澄清池等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等多种形式.当原水中的悬浮物大多为沙性大颗粒时,一般可采取沉沙池等自然沉淀方式.当原水含有较多黏土性颗粒时、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池,澄清池等凝聚沉淀方式,9.2.3,因原水泥沙沉降形态是随泥沙含量和颗粒组成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故本条规定了设计数据应通过对设计典型年沙峰曲线的分析并结合避沙蓄水池的设置综合考虑后确定、生物预处理9。2.5.通常情况下 生物预处理主要的净水功能是去除水中氨氮.但在去除氨氮的同时。对水中部分有机微物。致嗅致味物.铁,锰和藻类等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故做出本条规定、9,2.6,在生物预处理的工程设计之前,宜先用原水做该工艺的试验 试验时间宜经历冬夏两季。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可根据BDOC或BOD5.CODCr比值鉴别 国内多座水厂长期试验结果表明.BOD5、CODCr比值宜大于0。2 9。2,7,据对国内大部分已有的生物预处理设施所采用工艺形式的调查,并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 CJJ,T,229的有关规定。对生物预处理所采用的基本工艺形式做出了规定.9,2。8、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CJJ T.229的有关规定,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关键设计要求做了规定 具体设计时可按该技术规程的详细要求执行、9.2、9.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CJJ、T,229的有关规定,对颗粒填料生物滤池的关键设计要求做了规定,具体设计时可按该技术规程的详细要求执行。化学预处理9,2 10,处理水加氯后、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前体物浓度,加氯量.接触时间成正相关,研究表明 在预沉池之前投氯,三卤甲烷等生成量最高.快速混合池次之,絮凝池再次。混凝沉淀池后更少.三卤甲烷等生成量还与氯碳比值成正比 加氯量大,游离性余氯量高则三卤甲烷等浓度也高 为了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氯顶氧化的加氯点和加氯量应合理确定.9.2.12。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规定。1 高锰酸钾投加点可设在取水口,经过与原水充分混合反应后。再与氯,粉末活性炭等混合、高锰酸钾预氧化后再加氯。可降低水的致突变性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混合投加时,高锰酸钾用量将会升高,如果需要在水厂内投加、高锰酸钾投加点可设在快速混合之前,与其他水处理剂投加点之间宜有3min 5min的间隔时间,2,二氧化锰为不溶胶体,必须通过后续滤池过滤去除,否则出厂水有颜色 3,高锰酸钾投加量取决于原水水质、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控制部分臭味约为0。5mg。L、2,5mg。L、去除有机微污染物为0 5mg.L。2mg L、去除藻类为0.5mg L 1,5mg.L,控制加氯后水的致突变活性约为2mg L 故规定高锰酸钾投加量一般为0 5mg,L.2。5mg。L。4.由于高锰酸钾投加量通常不宜过高,一般宜采用湿式投加方式、湿式投加时、可配制成1.4、的溶液后用计量泵投加到管道中与待处理水混合.超过5、的高锰酸钾溶液易在管路中结晶沉积,当因特殊需求用量较大时 以干粉式投加为宜.但应防止投加设备系统的干粉凝结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5 运行中控制高锰酸钾投加量应精确。一般应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 投量过高可能使滤后水锰的浓度增高而具有颜色。在生产运行中。可根据投加高锰酸钾后沉淀池或絮凝池水的颜色变化鉴别投量是否合适。也可通过出水的色度或氧化还原电位的在线监测反馈准确控制投加量.6 高锰酸钾系强氧化剂,其固体粉尘聚集后容易爆炸 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9,2,13.当一年中原水污染时间不长或应急需要或水的污染程度较低.以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为宜 长时间或连续性处理。宜采用粒状活性炭吸附 1、粉末活性炭宜加于原水中.进行充分混合,接触10mg,L。15min以上之后、再加氯或混凝剂,除在取水口投加以外。根据试验结果也可在混合池 絮凝池.沉淀池中投加,2。粉末活性炭的用量范围是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用量规定 3,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用量,规定湿投粉末活性炭的炭浆浓度一般采用5,10 5.大型水厂的湿投法、可在炭浆池内液面以下开启粉末活性炭包装 避免产生大量的粉尘.有关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的详细设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CJJ、T。229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