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4。管道布置和敷设7,4,1.输配水管道线路位置的选择应近远期结合.分期建设时预留位置应确保远期实施过程中不影响已建管道的正常运行,7,4,2,输配水管道走向与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工程协调和配合 7 4 3 地下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 管材性能。抗浮要求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7。4 4,架空或露天管道应设置空气阀。调节管道伸缩设施.保证管道整体稳定的措施和防止攀爬,包括警示标识 等安全措施,并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7 4,5 城镇给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位置,应保证供水安全.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的要求.7.4 6,城镇给水管道与建,构,筑物 铁路以及和其他工程管道的水平净距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路面种类,卫生安全。管道埋深,管径.管材、施工方法.管道设计压力、管道附属构筑物的大小等确定,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的有关规定,7,4 7。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有关规定,7,4。8、给水管道遇到有毒污染区和腐蚀地段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的有关规定,7 4 9。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 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3m.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7 4、10,给水管道穿越铁路,重要公路和城市重要道路等重要公共设施时.应采取措施保障重要公共设施安全、7,4,11 管道穿过河道时 可采用管桥或河底穿越等方式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采用管桥穿越河道时、管桥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的有关规定.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内河交通安全标志,GB 13851的规定在河两岸设立标志,2.穿越河底的给水管道应避开锚地.管内流速应大于不淤流速,管道应有检修和防止冲刷破坏的保护设施、管道的埋设深度应同时满足相应防洪标准、根据管道等级确定。洪水冲刷深度和规划疏浚深度、并应预留不小于1m的安全埋深。河道为通航河道时。管道埋深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的有关规定.7.4.12、管道的地基,基础。垫层,回填土压实度等的要求。应根据管材的性质。刚性管或柔性管,结合管道埋设处的具体地质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的有关规定确定、7、4,13,管道功能性试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7,4 14,敷设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给水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输配水管道在管廊中占用的空间,应便于管道工程的施工和维护管理.与其他管道的距离净距不应小于0 5m,2.管廊内管线应进行抗震设计,3.管廊内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4。管线引出管廊沟壁处应增加适应不均匀沉降的措施,5、非整体连接型给水管道的三通。弯头等部位,应与管廊主体设计结合,并应增加保护管道稳定的措施.6 输配水给水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分舱设置。7,4 15 原有管道设施的改造与更新应对现状情况进行评估、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确定、7,4。16。管网中设置增压泵站或配水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增压泵站的增压方式应结合市政供水管网压力。实际可利用的供水压力。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确定、2.应采取稳压限流措施.保证上游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低于当地供水服务水头,3 必要时应设置补充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