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过滤 一般规定9,5,1,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9 5。2 滤池型式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运行管理要求.进出水水质和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等因素.结合厂址地形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9,5.3.滤池的分格数应根据滤池形式.生产规模 操作运行和维护检修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除无阀滤池和虹吸滤池外、不得少于4格 9,5,4,滤池的单格面积应根据滤池形式。生产规模.操作运行、滤后水收集及冲洗水分配的均匀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9,5。5 滤料层厚度与有效粒径之比。L。d10值,细砂及双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000。粗砂滤料过滤应大于1250 9.5。6,除滤池构造和运行时无法设置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外 滤池宜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9,5。7、光照充沛,气温较高的地区。砂滤池宜设棚 滤速及滤料组成9,5,8 滤池应按正常情况下的滤速设计.并应以检修情况下的强制滤速校核。9。5,9,滤池滤速及滤料组成应根据进水水质。滤后水水质要求.滤池构造等因素.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已有滤池的运行经验确定、并宜按表9。5.9采用 表9,5,9.滤池滤速及滤料组成 注。滤料的相对密度,g。cm3.为 石英砂2、50。2、70,无烟煤1.40、1.60 实际采购的滤料粒径与设计粒径的允许偏差为,0、05mm.9 5,10.当滤池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时、其承托层材料,粒径与厚度宜按表9,5.10采用,表9。5,10,大阻力配水系统承托层材料 粒径与厚度9。5 11。采用滤头配水 气,系统时,承托层可采用粒径2mm 4mm粗砂.厚度不宜小于100mm、配水,配气系统9,5 12,滤池配水,配气系统,应根据滤池形式、冲洗方式,单格面积,配气配水的均匀性等因素考虑选用、当采用单水冲洗时。可选用穿孔管,滤砖 滤头等配水系统 当采用气水冲洗时.可选用长柄滤头 塑料滤砖 穿孔管等配水、配气系统。配水、配气干管。渠。顶应设排气管 排出口应在滤池运行水位以上。9,5.13。大阻力穿孔管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宜为0。20 0.28,中阻力滤砖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宜为0.6。0 8,小阻力滤头配水系统缝隙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宜为1,25.2、00.9,5 14.大阻力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流量。根据下列要求通过计算确定。1,配水干管,渠。进口处的流速宜为1 0m、s,1。5m、s、2、配水支管进口处的流速宜为1.5m,s,2.0m.s 3、配水支管孔眼出口流速宜为5,0m,s.6,0m、s,9,5,15。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根据下列要求通过计算确定,1。配气干管进口端流速宜为10m、s.20m,s.2,配水 气。渠配气孔出口流速宜为10m。s左右.3 配水干管进口端流速宜为1。5m、s左右 4,配水。气。渠配水孔出口流速宜为1m。s,1,5m、s。冲洗9.5,16、滤池冲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滤料层组成 配水配气系统形式,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已有滤池的经验确定,并宜按表9,5,16采用.表9、5。16.滤池冲洗方式和程序9.5,17 单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强度滤料膨胀率及冲洗时间宜按表9,5,17采用,表9、5.17.单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强度滤料膨胀率及冲洗时间、水温20.时。注、1 当采用表面冲洗设备时.冲洗强度可取低值、2。应考虑由于全年水温 水质变化因素。有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历时的可能,3,选择冲洗强度应考虑所用混凝剂品种的因素 4。膨胀率数值仅作设计计算用,5。当增设表面冲洗设备时、表面冲洗设备宜采用2L、m2.s,3L、m2,s。固定式,或0,50L,m2,s,0,75L、m2.s,旋转式。冲洗时间均为4min.6min、9.5.18,气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宜按表9,5、18采用。表9。5.18.气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注,1.表中单层粗砂均匀级配滤料中、无括号的数值适用于无表面扫洗的滤池,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有表面扫洗的滤池 2、不适用于翻板滤池、9。5,19 单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周期、当为单层细砂级配滤料时,宜采用12h。24h.气水冲洗滤池的冲洗周期.当为粗砂均匀级配滤料时。宜采用24h,36h,滤池配管,渠、9.5。20。滤池应设下列管.渠 其管径、断面.宜根据表9。5、20要求通过计算确定、表9,5,20.各种管 渠 和流速、m.s 普通快滤池9。5,21、单层。双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宜采用2、0m、2,5m。9。5.22 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1.5m 2。0m.9、5,23 单层滤料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双层滤料滤池宜采用中阻力配水系统。9.5。24,冲洗排水槽的总平面面积不应大于滤池面积的25,滤料表面到洗砂排水槽底的距离应等于冲洗时滤层的膨胀高度,9.5,25。滤池冲洗水的供给可采用水泵或高位水箱、塔,当采用高位水箱.塔、冲洗时.高位水箱,塔、有效容积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1 5倍计算 水箱,塔,及出水管路上应设置调节冲洗水量的设施.当采用水泵冲洗时.宜设1、5倍,2,0倍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冲洗水调节池,水泵的能力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设计。水泵的配置应适应冲洗强度变化的需求 并应设置备用机组,型滤池9 5、26,型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2,0m.2,5m,9 5,27,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不应小于1、2m,9,5 28,型滤池宜采用长柄滤头配气 配水系统 9,5,29,型滤池冲洗水的供应应采用水泵,并应设置备用机组、水泵的配置应适应冲洗强度变化的需求 9,5.30、型滤池冲洗气源的供应应采用鼓风机、并应设置备用机组 9 5,31 型滤池两侧进水槽的槽底配水孔口至中央排水槽边缘的水平距离宜在3。5m以内、不得大于5m。表面扫洗配水孔的纵向轴线应保持水平,9 5,32.型进水槽断面应按非均匀流满足配水均匀性要求计算确定。其斜面与池壁的倾斜度宜采用45,50,9 5 33,型滤池的进水系统应设置进水总渠.每格滤池进水应设可调整堰板高度的进水堰。每格滤池出水应设调节阀并宜设可调整堰板高度的出水堰,滤池的出水系统宜设置出水总渠、9。5.34,反冲洗空气总管的管底应高于滤池的最高水位。9,5,35.型滤池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的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同格滤池所有滤头滤帽或滤柄顶表面在同一水平高程 其误差允许范围应为,5mm,9 5、36.型滤池的冲洗排水槽顶面宜高出滤料层表面500mm,虹吸滤池9,5,37.虹吸滤池的最少分格数,应按滤池在低负荷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9.5 38,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 可采用1 5m,9.5、39,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1。0m.1,2m、并应有调整冲洗水头的措施,9 5、40,虹吸进水管和虹吸排水管的断面积宜根据下列流速通过计算确定。1.进水管。0,6m、s,1,0m,s.2 排水管 1 4m,s、1,6m。s.重力式无阀滤池9.5、41,无阀滤池的分格数宜采用2格。3格,9,5。42,每格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 进水系统应有防止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9。5.43、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9、5.44。过滤室内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最大膨胀高度再加保护高度,9。5.45。无阀滤池的反冲洗应设有辅助虹吸设施。并应设置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翻板滤池9,5、46、翻板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2 0m,2,5m,9.5 47,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1、5m。2,0m 9。5.48 翻板滤池可采用适合气水联合反冲的专用穿孔管或滤头配水.配气系统、采用专用穿孔管配水 配气时,承托层的顶面应高出横向布水布气管顶部配气孔50mm以上 承托层的级配可按本标准表9、5。10或通过试验确定、采用滤头配水。配气时,承托层可按本标准第9.5.11条确定 9,5,49.翻板滤池冲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滤料种类及分层组成、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已有滤池的经验确定、气冲强度宜为15L。m2,s,17L m2.s、气水同时冲洗下的水冲强度宜为2、5L、m2、s,3L m2,s、单水冲下的水冲强度宜为15L,m2 s。17L m2,s。9,5.50,翻板滤池冲洗水的供应可采用水泵.也可采用高位水箱,当采用水泵冲洗时。宜设有1 5倍 2 0倍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冲洗水调节池 水泵的能力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设计,水泵的配置应适应冲洗强度变化的需求。并应设置备用机组、当采用高位水箱.塔,冲洗时 水箱。塔.有效容积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1、5倍计算,水箱。塔。及出水管路上应设置调节冲洗水量的设施,9,5。51 翻板滤池冲洗气源的供应应采用鼓风机、并应设置备用机组、9.5、52.翻板滤池的池宽不宜大于6m。不应大于8m,翻板滤池的长度不应大于15m。9。5,53,翻板滤池的进水系统应设置进水总渠、每格滤池进水应设可调整堰板高度的进水堰。每格滤池出水应设调节阀并宜设可调整堰板高度的出水堰、滤池的出水系统宜设置出水总渠.翻板滤池的排水系统应设置分阶段开启的翻板阀及排水总渠、9 5 54.滤层表面以上水临时储存冲洗废水区域高度不应小于1、5m。9、5.55,翻板阀底距滤层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m、9,5。56 反冲气空气总管的管底应符合本标准第9。5.34条的规定 9,5。57,采用穿孔管配水。配气系统时。宜采用竖向配水,配气总渠。管、结合横向布水。布气支管的基本构架,横向布水。布气支管应在不同高度分别设置气孔和水孔,气孔和水孔的孔径与数量应确保布水布气均匀、配水,配气系统宜按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1,竖向配水管流速.1,5m,s。2,5m,s.2,竖向配气管流速,15m.s。25m s,3、横向布水,布气管水孔流速,1.0m。s,1 5m。s。气孔流速.10m s.20m s.9、5,58.穿孔管配水。配气系统的材料的选用应符合涉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宜采用PE管或不低于S304材质的不锈钢管,9,5、59,穿孔管配水、配气系统,横向布水.布气管单根管 水平误差允许范围应为.3mm,同格滤池相互水平误差允许范围应为。10mm、竖向配水管 配气管应保证垂直,下端管口的水平误差允许范围应为、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