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6.6、活性污泥法。一般规定6、6.1,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 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6、6,2 根据可能发生的运行条件 设置不同运行方案、6.6、3.生物反应池的超高。当采用鼓风曝气时为0,5m,1.0m。当采用机械曝气时、其设备操作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6.6 4,污水中含有大量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时.应有除泡沫措施.6 6。5、每组生物反应池在有效水深一半处宜设置放水管,6,6.6,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宜采用1。1 2.1,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风机压力等因素确定、可采用4.0m、6 0m 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6、6,7。生物反应池中的好氧区 池,采用鼓风曝气器时 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好氧区采用机械曝气器时、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不宜小于25W,m3,氧化沟不宜小于15W.m3,缺氧区。池、厌氧区,池、应采用机械搅拌 混合功率宜采用2W,m3。8W m3、机械搅拌器布置的间距,位置。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6、6 8、生物反应池的设计 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和除磷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降低负荷、增长泥龄,调整厌氧区,池.及缺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和保温或增温等措施 6 6,9.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 时 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6。6、10、处理城镇污水的生物反应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可按表6、6.10的规定取值,表6。6、10。传统活性污泥法去除碳源污染物的主要设计参数6。6,11,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按污泥负荷计算、2.按污泥泥龄计算,式中.V,生物反应池容积.m3、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当去除率大于90 时可不计入。Q.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3 h、Ls 生物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0 4,0,8,Xv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θc.污泥泥龄。d、其数值为0.2,15。Kd、衰减系数.d。1 20.的数值为0、04,0、075。6,6,12,衰减系数Kd值应以当地冬季和夏季的污水温度进行修正,并按下式计算.式中,KdT、T。时的衰减系数,d、1 Kd20 20。时的衰减系数,d,1 T,设计温度、θT,温度系数、采用1,02。1.06.6,6,13,生物反应池的始端可设缺氧或厌氧选择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0。5h,1。0h,6、6,14、阶段曝气生物反应池宜采取在生物反应池始端1 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6、6 15、吸附再生生物反应池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反应池内、也可分别由两个反应池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吸附区的容积,不应小于生物反应池总容积的1。4 吸附区的停留时间不应小于0,5h,2.当吸附区和再生区在一个反应池内时,沿生物反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进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6,6 16,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生物反应池宜采用圆形、曝气区的有效容积应包括导流区部分.2、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m3,m2,h,1 0m3。m2,h 生物脱氮。除磷6.6、17,进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污水 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脱氮时 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2 除磷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3.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前两款的要求,4。好氧区,池,剩余总碱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计、当进水碱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增加碱度的措施.6.6 18.当仅需脱氮时 宜采用缺氧 好氧法.ANO法、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按本规范第6 6。11条所列公式计算时,反应池中缺氧区,池 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0。5h,3h 2.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 按下列规定计算、1 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Vn,缺氧区,池、容积、m3、Q、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3 d。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gMLSS。L。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 mg、L 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Xv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 d.Kde。脱氮速率、kgNO3、N kgMLSS,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 20 的Kde值可采用0 03、0,06,kgNO3,N。kgMLSS。d。并按本规范公式、6,6.18 2.进行温度修正.Kde T。Kde。20 分别为T,和20,时的脱氮速率、T,设计温度、Yt 污泥总产率系数。kgMLSS,kgBOD5,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系统有初次沉淀池时取0、3。无初次沉淀池时取0.6。1。0,y,MLSS中MLVSS所占比例.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2.好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o,好氧区。池、容积,m3,θco,好氧区。池。设计污泥泥龄,d。F,安全系数。为1 5。3 0、μ。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Na、生物反应池中氨氮浓度.mg L Kn 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数。mg,L、T.设计温度、0 47,15,时.硝化菌最大比生长速率、d,1,3。混合液回流量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Ri,混合液回流量。m3 d、混合液回流比不宜大于400.QR,回流污泥量,m3。d 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 L 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 mg。L 3。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6。6 18的规定取值,表6,6,18。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6,6。19,当仅需除磷时 宜采用厌氧,好氧法。APO法。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按本规范第6.6,11条所列公式计算时 反应池中厌氧区,池,和好氧区,池 之比。宜为1.2 1、3,2、生物反应池中厌氧区、池,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VP、厌氧区、池、容积、m3。tP 厌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h,宜为1。2、Q 设计污水流量 m3,d,3 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6。6.19的规定取值,表6,6。19、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4,采用生物除磷处理污水时,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5.生物除磷的剩余污泥 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时,输送厌氧消化污泥或污泥脱水滤液的管道,应有除垢措施、对含磷高的液体,宜先除磷再返回污水处理系统 6,6,20 当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 宜采用厌氧、缺氧 好氧法.AAO法 又称A2O法。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宜按本规范第6,6,11条,第6.6,18条和第6。6,19条的规定计算,2、厌氧、缺氧,好氧法 AAO法 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6,6.20的规定取值,表6,6。20,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3,根据需要.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 的工艺流程中,可改变进水和回流污泥的布置形式,调整为前置缺氧区、池 或串联增加缺氧区.池、和好氧区。池。等变形工艺。氧化沟6,6 21,氧化沟前可不设初次沉淀池。6,6。22、氧化沟前可设置厌氧池.6 6、23,氧化沟可按两组或多组系列布置,并设置进水配水井 6,6,24,氧化沟可与二次沉淀池分建或合建 6、6、25,延时曝气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6,6.25的规定取值,表6,6。25、延时曝气氧化沟主要设计参数6、6.26,当采用氧化沟进行脱氮除磷时。宜符合本规范第6 6,17条、第6.6,20条的有关规定,6、6、27.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设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 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0.5m,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 宜为0、6m 0,8m,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 6.6、28、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 宜采用3。5m,4,5m 6 6,29.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2m 0。3m.6、6、30.曝气转刷、转碟宜安装在沟渠直线段的适当位置 曝气转碟也可安装在沟渠的弯道上 竖轴表曝机应安装在沟渠的端部 6、6 31、氧化沟的走道板和工作平台.应安全,防溅和便于设备维修、6 6,32.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6。6.33 氧化沟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6.6。34、SBR反应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设计,SBR反应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设计.6、6、35,SBR反应池的数量宜不少于2个.6,6、36 SBR反应池容积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每个周期进水量,m3,tR、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6,6、37、污泥负荷的取值。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 宜按本规范表6 6 18的规定取值、以除磷为主要目标时。宜按本规范表6、6 19的规定取值。同时脱氮除磷时.宜按本规范表6,6。20的规定取值.6,6,38。SBR工艺各工序的时间,宜按下列规定计算,1、进水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F。每池每周期所需要的进水时间.h.t.一个运行周期需要的时间,h,n,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2、反应时间、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充水比、仅需除磷时宜为0、25、0.5。需脱氮时宜为0.15 0.3。3.沉淀时间ts宜为1h、4.排水时间tD宜为1,0h,1.5h。5,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b、闲置时间.h.6,6,39。每天的周期数宜为正整数。6,6、40 连续进水时、反应池的进水处应设置导流装置,6.6 41,反应池宜采用矩形池,水深宜为4,0m。6、0m.反应池长度与宽度之比.间隙进水时宜为1,1 2 1 连续进水时宜为2、5 1,4 1.6,6、42,反应池应设置固定式事故排水装置。可设在滗水结束时的水位处 6,6,43,反应池应采用有防止浮渣流出设施的滗水器,同时,宜有清除浮渣的装置,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