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4。上部结构6 4,1、本条对住宅结构体系提出基本概念设计要求,住宅结构的规则性要求和概念设计,应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得到充分重视。并应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体现概念设计要求的实施方法和措施、抗震设计的住宅,对结构的规则性要求更加严格、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所谓严重不规则。对不同结构体系。不同结构材料 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地区,有不同的侧重点.很难细致地量化。但总体上是指,建筑结构体形复杂、多项实质性的控制指标超过有关规定或某一项指标大大超过规定.从而造成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和明显的地震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6.4、2,本条是对抗震设防地区住宅结构设计的总体要求。抗震设计的住宅,应首先确定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丙类、并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总体抗震设防标准、其次,应根据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结合不同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的特点以及场地类别,确定适宜的房屋高度或层数限制,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和结构地震效应分析方法,结构和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与变形验算方法 与抗震设防目标相对应的抗震措施等、6。4.3,无论是否抗震设计、住宅结构中刚度和承载力有突变的部位。对突变程度应加以控制,并应根据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的特点、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采取可靠的加强措施.减少薄弱部位结构破坏的可能性、错层结构 连体结构,立面有大开洞的结构 带转换层的结构,由于其结构刚度,质量分布。承载力变化等不均匀.属于竖向布置不规则的结构。错层附近的竖向抗侧力构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其周边构件。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如转换梁.框支柱,楼板 等,在地震作用下受力复杂.容易形成多处应力集中 造成抗震薄弱部位.鉴于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并且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 故规定9度抗震设计的住宅不应采用此类结构 6,4,4、住宅砌体结构应设计为双向受力体系 无论计算模型是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还是弹性方案.均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和各部分的连接性能.从而保证其整体性,避免局部或整体失稳以致破坏、倒塌。抗震设计时 尚应采取措施保证其抗震承载能力和必要的延性性能,从而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要求,目前砌体结构以承载力设计为基础,以构造措施保证其变形能力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因此砌体结构的各项构造措施十分重要.保证砌体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合格的砌体材料,合理的砌筑方法和工艺、限制建筑的体量,控制砌体墙 柱、的高宽比,控制承重墙体、抗震墙,的间距。在必要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如在关键部位的灰缝内增设拉结钢筋.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6、4 5.底部框架、上部砌体结构住宅是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将上部部分砌体墙在底部变为框架而形成较大的空间。底部一般作为商业用房 上部仍然用作住宅.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的变化、造成底部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比上部砌体结构的刚度小、且在结构转换层要通过转换构件,如托墙梁,将上部砌体墙承受的内力转移至下部的框架柱,框支柱、传力途径不直接.过渡层及其以下的框架结构是这种结构的薄弱部位,必需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根据理论分析和地震震害经验、这种结构在地震区应谨慎采用。故限制其底部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 并应设置剪力墙,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砌体结构住宅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节,第7,2节和第7 5节的有关规定.6.4,6,混凝土结构构件.都应满足基本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配筋构造要求 以保证其基本受力性能和耐久性.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主要是、对受力钢筋提供可靠的锚固,使其在荷载作用下能够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充分发挥强度.使钢筋在混凝土的碱性环境中免受介质的侵蚀,从而确保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应的耐久性,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构造是保证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延性以及控制其破坏形态的基本要求,配筋构造通常包括钢筋的种类和性能要求、配筋形式,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 配筋间距、钢筋连接方式和连接区段,位置 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弯钩形式等。6。4.7。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措施是保证钢结构住宅安全性,耐久性的基本要求,钢材不是可燃材料,但是在高温下其刚度和承载力会明显下降、导致结构失稳或产生过大变形,甚至倒塌。住宅钢结构中、除不锈钢构件外 其他钢结构构件均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功能,使用环境以及维护计划.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6.4,8 在木结构构件表面包覆 涂敷。防火材料,可达到规定的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此外。木结构住宅应符合防火间距,房屋层数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调查表明,正常使用条件下。木结构的破坏多数是由于腐朽和虫蛀引起的、因此,木结构的防腐,防虫。在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木结构腐朽.应根据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在设计上采取防潮,通风等构造措施 木结构住宅的防火,防腐,防潮。防虫措施 应符合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有关规定.6,4,9 本条对住宅结构的围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提出要求。围护结构,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含义不同 本条中围护结构主要指直接面向建筑室外的非承重墙体。各类建筑幕墙 包括采光顶、等.相对于主体结构而言实际上属于 非结构构件 围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应满足住宅建筑设计要求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非结构构件的耐久性问题 由于材料性质,功能要求及更换的难易程度不同。未给出具体要求。但具体设计上应予以重视.本条中非结构构件包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附属机电设施.长期以来。非结构构件的可靠性设计没有引起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对非结构构件,应根据其重要性.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构造措施 对抗震设计的住宅,尚应对非结构构件采取抗震措施或进行必要的抗震计算.对不同功能的非结构构件。应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 变形能力。刚度和延性,要求,并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锚固应牢固.可靠,要求锚固承载力大于连接件的承载力.各类建筑幕墙的应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等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