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地面的构造6,0。1。本条规定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而其他层次则按需要设置,填充层主要针对楼层地面遇有暗敷管线,排水找坡、保温和隔声等使用要求设置,6 0,2,地面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变形缝设在排水坡的分水线处。不得将变形缝通过有液体流经或聚集的部位、目的是防止流水倒灌缝内使填缝材料破坏,6,0,3.缩缝是为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水化过程中或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调查表明、分缝间距过大或未分缝的混凝土地面,多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纵向缩缝采用平头缝和企口缝、横向配以假缝,对目前地面设计中广泛应用的等厚板设计方案而言 不仅改善了边角受力性能、而且施工方便,假缝是横向缩缝 其构造为上部有缝 下不贯通.目的是引导收缩裂缝集中于该处、断面下部晚些时间也可能开裂.但呈锯齿形且彼此紧贴 既可使承载力与纵向缩缝相当.又可避免边角起翘,施工毕。缝内用水泥砂浆.膨胀型砂浆更好、填嵌,以防垃圾进入。缩缝的纵横向间距。又称地面板的分格大小.分格大既便于施工又可使相同面积内板边角薄弱环节相应减少,因此板的分格一般为6m。6m,也有6m,12m,9m,24m或12m。12m等大分格做法 但大于12m者,有时候会产生明显裂缝、根据公路刚性路面经验。纵向缩缝间距确定为3m,6m 横向缩缝,假缝,的间距一般为6m.12m.总之 缩缝间距在设计时可根据气候及施工条件掌握、6,0。4 实践证明,缝的构造形式对板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大.因此,在构造上十分强调平头缝或企口缝的缝间必须彼此紧贴、不得设置任何隔离材料。这并非纯粹的构造问题、而与承载力密切相关、设计与施工时均应特别注意,6.0 5.伸缝是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由于混凝土伸长.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现象而设置的伸胀缝.由于室外地面在气温变化时产生的温差易产生伸胀,故规定在室外地面需设置伸缝,伸缝的构造形式对受力极为不利,故规定应做构造处理 局部加强.缝内填耐候性能好的弹性密封材料 6,0 6。建筑地面与主体结构一起浇筑不设缝连成一片,在大面积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容易引起地面下沉、影响地面正常使用 对主体结构也有影响,故设沉降缝与主体脱开,6,0,7,混凝土垫层的缩缝间距越小,对防冻胀越有利、但缝多了对板的受力不利.施工麻烦,可能出现高低不平现象.经调查分析后规定缩缝间距不宜大于3m,垫层下虽然设置了防冻胀层,但仍有可能产生某些不均匀冻胀导致板与板之间产生错台现象,故纵向 横向缩缝均应采用平头缝。不应采用企口缝和假缝,6、0,8 铺设在混凝土垫层上的面层分格缝 主要目的是防止而层材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不规则裂缝。细石混凝土面层和混凝土垫层是同类材料。收缩是一致的,面层和垫层结合紧密共同作用 因此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分格缝应与混凝土垫层的缩缝对齐,水磨石。水泥砂浆等面层的分格缝除了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外、还可根据具体设计缩小间距,从调查实例看。一般分格都为6m 12m,水磨石面层有1m,1m,2m 2m等分格。或设计成各种图案,对防油渗面层分格缝的做法,实践表明是可行的,6。0,9、排水沟或地漏的位置应避开人流及运输途径的位置 6。0、10 排泄面积虽然较大。但排泄量比较小 或排泄量可以控制。即排泄量和排泄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亦即不定时的地面冲洗、采取扫.拖的办法帮助排泄时.可以仅在排水沟或地漏周围的一定范围内设置排泄坡面,6 0、11 底层地面的坡面、如采用调整垫层厚度起坡.必然增加垫层混凝土的用量、而采用修正地基高度起坡。只是施工时增加些工作量而已、如果坡度较短。起坡量不大。增加垫层混凝土用量不多。为便于施工.也可调整垫层厚度起坡、楼层地面的坡面,如果采用结构起坡。则增加楼面梁及楼面圈梁的复杂性、可采用调整找坡层或填充层的厚度起坡、如果坡面较长,采用调整找坡层或填充层的厚度,不仅增加了楼面自重、需相应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而且楼板面下降较多,也会造成楼面梁及楼面圈梁的复杂性,宜采用结构起坡 结构起坡在某种意义上是指楼板支承面为斜面支承、如框架横粱上表面的纵向做成坡面 可以在预制楼板安装前砌筑或浇筑完成,也可在浇筑横粱时一次完成,由设计掌握.6、0.12。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整体面层或光滑的块材面层坡度。光滑面层为0。5。1,5、粗糙面层为1 2.符合目前实际使用情况,考虑到楼层坡面的形成因素。为不使构造太复杂,坡度可采取下限值.当楼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又无填充层,全靠找平层找坡,且面层较光滑时。可采用0 5.的坡度.如公用厕所间 盥洗室、浴室等。在不影响生产操作和通行的条件下 又要求迅速排除。可采用大坡度快排的办法、6。0 13 排水沟是排除水或液体的必要途径.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及多数工程实地观测.当排水沟的纵向坡度小于0、5。时.不但施工不易做到、而且排水可能不畅 因而规定其坡度不宜小于0。5,6。0,14。隔离层的整体性是保证隔绝效果的关键 在地面转角处。地漏四周及排水沟等薄弱环节、要增加隔离层层数.局部采取加强措施,地面与墙、柱连接处隔离层的翻边也至关重要、6、0.15、为防止流淌蔓延。实际工程中均设有挡水措施、尤其要限制相邻地段腐蚀性介质的流淌蔓延,如设计遗漏、以后补做的效果较差、6,0.16 对楼层地面.有设备 管道等穿过的预留孔洞四周和楼层平台,挑台的临空边缘、为防止物体。液体或垃圾杂物等沿洞口或边缘掉落,影响楼下生产。安全和卫生,故规定在洞口四周和平台 挑台临空边缘设置翻边或贴地遮挡、6。0 18、防滑措施按具体情况可设置防滑条.网格面层或格栅式垫板等.6。0,20.建筑物四周地面散水,排水沟的设置要求应作为建筑地面设计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当采用散水不外露的隐式散水时,应对墙身下部做防水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草根对墙体的伤害,散水的宽度宜为600mm、1000mm,具体根据地基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