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防洪工程5 2,1。蓄滞洪区堤防,分区隔堤。分洪控制工程。退洪控制工程的布置。应根据蓄滞洪区防洪和蓄滞洪运用的要求.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比选,合理确定,5.2.2。蓄滞洪区堤防工程应利用现有堤防.确需调整堤线时 应充分论证,5,2 3,面积较大的蓄滞洪区,可根据分区运用需要修建隔堤,隔堤的堤线应根据蓄滞洪区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行政区划综合分析 合理布设、隔堤级别不宜高于所在蓄滞洪区围堤,5.2,4、分洪口,退洪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条件等综合分析选定,分洪口。退洪口宜选在江河,湖泊的凹岸地势较低。地质条件较好.进。出.流水流平顺的位置.口门轴线与河道洪水主流方向交角不宜超过30.5、2.5。当地形和运行条件允许时,分洪口门,退洪口门可结合共用、5,2,6。分洪控制工程的型式 应根据蓄滞洪区的类别。启用概率、分洪流量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可采用分洪闸,修建裹头临时爆破和简易溢流堰等型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启用概率高于10a一遇的蓄滞洪区 宜采用建分洪闸的分洪控制型式.启用概率低于10a一遇的蓄滞洪区,且地位十分重要,经分析论证确有必要时。也可采用建分洪闸的型式 2,启用概率低于10a一遇的一般蓄滞洪区或蓄滞洪保留区,可采取结合修建裹头临时爆破的分洪控制型式.3 蓄滞洪区分洪流量和蓄滞洪量较小时.可采用简易溢流堰的分洪控制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