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鉴定的程序与工作内容5.2.1、边坡工程鉴定程序可按图5.2.1进行。图5。2.1.鉴定程序5.2.2,初步调查宜包含下列工作内容,1、查阅边坡工程资料.包括边坡工程勘察资料、设计图 设计变更资料,竣工图、竣工资料.历次检测,监测。加固和改造资料.质量或事故处理报告等 2,调查边坡工程历史。如原始施工.维修.加固,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3。现场考察,根据资料核对实物,调查边坡工程实际使用情况,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4 拟定鉴定方案 5 2.3、鉴定方案应根据鉴定对象的特点和初步调查的结果、鉴定的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制定。鉴定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主要包括边坡工程类型,边坡总高度 周边环境.边坡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2,鉴定的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3.鉴定依据、主要包括检测。鉴定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4,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抽样检测的数量 5。检测鉴定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6,鉴定工作进度计划.7 所需要的配合工作.8,检测中的安全措施、9.检测中的环保措施、5,2 4、详细调查与检测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列工作内容、1,详细研究相关文件资料。当边坡工程勘察资料不完整或检测过程中发现其他工程地质问题时、应按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执行,2,调查核实使用条件,应对设计。施工.用途,维修,加固等建设,使用历史进行调查,同时对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调查,当环境作用对边坡安全性影响较大时应进行环境作用调查。3,材料性能检测分析.当图纸资料有说明且不怀疑材料性能有变化时、可采用设计值,当无图纸资料或存在问题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现场取样进行检测或现场测试 4。支护结构.构件的检查和抽样检测,当有图纸资料时、可进行现场抽样复核、当无图纸资料或图纸资料不全时 应通过对支护结构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再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 对重要和有代表性的支护结构。构件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检测数据离散性大时应全数检测,5。附属工程的检查和检测。重点检查边坡工程排水系统的设置和其排水功能 对其他影响安全的附属结构也应进行检查,5、2.5.根据详细调查与检测数据.对各鉴定单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验算 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构件的安全性 正常使用性和耐久性分析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5,2,6,在边坡工程鉴定过程中。若发现调查和检测资料不充分或不准确时、应及时补充调查,检测。5,2 7。边坡工程可划分成若干鉴定单元进行鉴定评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全性评级分为四个等级.正常使用性评级分为三个等级.2、当鉴定单元可划分为构件和子单元时、应按表5,2 7规定的工作内容进行鉴定单元的评级 表5、2,7,鉴定单元评级的层次。等级划分及工作内容,3 当鉴定单元不能细分为构件,子单元时、应根据鉴定单元的实际检测数据、直接对其安全性进行评级,4.对复杂鉴定单元、可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子单元.按表5 2,7。进行独立子单元的评级,5。2,8,特殊项目鉴定的程序可按本规范第5、2 1条规定的程序执行。但其工作内容应符合特殊项目鉴定的要求 5,2.9、边坡工程鉴定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提出鉴定报告,鉴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2、鉴定的目的 范围、内容和要求,3。鉴定依据,4 调查 检测项目的实测数据,5.检测数据的分析、验算及结果 6.鉴定结论及建议、7 附件,5。2。10。鉴定报告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鉴定报告中宜明确鉴定对象的剩余使用年限、应指出鉴定对象在剩余使用年限内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2、鉴定报告中应明确鉴定结果,指明鉴定对象的最终评级结果,作为技术管理或制定加固 维修计划的依据 3,鉴定报告宜按表5 2、10明确各层次构件 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评级结果、且应明确处理对象,对安全性等级为cu级和du级的构件及Csu级和Dsu级的鉴定单元的数量,所处位置做出详细说明、并提出处理建议,表5,2 10,边坡工程鉴定评级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