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规划2。2,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明确不同规划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提出线网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协调一致,2。2。2。交通需求分析应根据城市5年内的交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应针对城市规划确定的远期和远景年限及其规划范围、并应对客流预测进行风险分析、包括弹性余量分析 2,2。3.线路的敷设和封闭方式应根据线路功能定位和运能需求 以及沿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要求综合确定,2。2.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与公共汽电车及步行、自行车交通便捷衔接 衔接设施规模应与需求相适应。并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同期建设,2。2 5,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设施应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2,2 6。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确定线路区间,车站.车辆基地及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规划用地的建设控制区、2、2。7,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地界应与用地范围重叠的道路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地下空间开发、其他大型市政工程统筹规划 同期建设或预留建设条件 2,2,8。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电源规划应纳入城市电力设施规划.2,2,9,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走向应符合主导客流方向 线路运能标准应与服务水平一致 始发站早高峰小时乘客满载率不应超过70。2。主要换乘站应结合城市各级功能中心区统筹布局.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与铁路客运站,机场。长途汽车客运站,城市公交枢纽等重要交通枢纽紧密衔接、统一规划。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设施不应超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2.2,10 系统制式选择应根据线路功能。需求特征,技术标准.敷设条件。工程造价、资源共享等要素综合分析确定.确定系统运能时.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平均车厢站席密度不应大于6人 m2,2,2.1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保障地上与地下协调发展、2.2,12,车站出入口,风亭、集中冷站。广播电视信号设施,通信信号设施,供电设施、给水排水设施和其他设施应划定建设用地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