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逮、捕。第一百三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即犯罪嫌疑人多次作案.连续作案、流窜作案。其主观恶性.犯罪习性表明其可能实施新的犯罪 以及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已经开始策划.预备实施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即有一定证据证明或者有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或者案发后正在积极策划。组织或者预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三.可能毁灭 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即有一定证据证明或者有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在归案前或者归案后已经着手实施或者企图实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行为的。四.有一定证据证明或者有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即犯罪嫌疑人归案前或者归案后曾经自杀。或者有一定证据证明或者有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试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第一百四十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犯罪嫌疑人曾经故意犯罪或者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第一百四十一条、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依照本规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办理,第一百四十二条.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符合本规则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一 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的.二。有证据证明实施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三,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第一百四十三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一 不符合本规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至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逮捕条件的,二,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第一百四十四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 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胁从犯 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 确有悔罪表现的。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五 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百四十五条.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在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予逮捕决定的同时,向侦查机关提出监视居住的建议.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对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报请许可手续的办理由侦查机关负责。对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对担任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可以直接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由县级人民检察院报告乡 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担任两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分别依照本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报请许可.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 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