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抗震4,4 1,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地震的特点是发生频率高 强度大。分布范围广、伤亡大。灾害严重,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发生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突发的强烈地震使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并带来难以慰藉的感情创伤、桥梁是生命线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救灾中。城市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对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及以上地区的城市桥梁进行抗震设计。并应采取抗震措施。4,4、2。本规范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出发 考虑到城市桥梁的重要性和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本着确保重点和节约投资的原则、将不同桥梁给予不同的抗震安全度 具体来讲,将城市桥梁分为甲,乙,丙和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甲类桥梁定义为悬索桥、斜拉桥和大跨度拱桥,跨度大于150m的拱桥定义为大跨度拱桥.这些桥梁承担交通量大,投资很大、而且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乙类桥梁为城市交通网络上枢纽位置的桥梁、快速路上的城市桥梁。丙类为城市主干路,轨道交通桥梁,丁类为除甲。乙,丙三类桥梁以外的其他桥梁。各类城市桥梁按照分类进行抗震设防后,在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程度上有所提高或降低,例如。虽然在E1地震作用下各类桥梁基本无损伤,但在E2地震作用下甲类城市桥梁的损坏是轻微甚至是基本完好的,而丙类城市桥梁在E2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破坏.4,4、3,技术特别复杂的特大桥梁投资很大、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结构周期长。需要进行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日前国家相关标准尚没有提供可供进行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因此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这些桥梁地震动参数、4 4,4,工程场地的类型对地震动参数有较大影响 采用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双参数分类方法将场地划分为五类,五类场地分别为岩石,坚硬土或软质岩石,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这一分类方法得到了我国工程界的普遍认同、更能反映场地特性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4。4 5,桥梁减震或隔震设计是通过延长结构的基本周期.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范围.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力 但延长结构周期的同时.必然使得结构变柔.从而可能导致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有害振动。因此要求隔震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屈服强度、保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如风。制动力等 结构不发生屈服和有害振动。同时 采用减震或隔震设计的桥梁结构的变形比不采用减震或隔震技术的桥梁大。为了确保减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预期性能 在相邻上部结构之间应设置足够的间隙 因此必须对伸缩缝装置.相邻梁间限位装置。防落梁装置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施工质量给予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