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图根控制测量5 2,1。为了保证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这是一个传统指标。主要是基于人工展点误差和眼睛分辨率的考虑.5.2 4.关于图幅中解析图根点的数量,平板测图图幅中解析图根点的数量,是为了保证在不同测站测图时以最大视距测得的地形点能够衔接。取最大视距长度的0,7倍作为半径求出单个图根点有效测图面积。再分别推算出各种比例尺每幅图最少图根点的个数。相当于困难。类别类地区 然后按两相邻困难类别梯度系数0 75 概值.换算出困难类别。类地区每幅图的图根点数量,见规范表5。2.4第5列、对于其他困难类别地区。作业者可按该方法进行推算。对于全站仪测图,由于电磁波测距代替了视距测量,有效降低了对解析图根点密度的要求.表中数值约为平板测图所需解析图根点个数的1 4,GPS,RTK测图对解析图根点的要求。主要是用于对系统的校正,检核或进行全站仪联合作业使用 5,2.5,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是为了避免计算过程对观测精度的损失 图根平面控制5,2,6,随着GPS接收机.全站仪的普及应用、图根平面控制的布设形式多采用图根导线,极坐标 边角交会、GPS快速静态定位和GPS RTK定位等.规范修订时 考虑到图根三角测量已极少使用,故删去与其相关的内容。5、2。7,关于图根导线测量的规定.1、图根附合导线长度 导线全长的最大相对闭合差的估算公式为,式中。K.导线端点闭合差与导线中间点平差后点位中误差的比例系数 L。导线全长 M2,导线中间点平差后的点位中误差 根据5,2。1条,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的规定、则有实地误差、式中、M,测图比例尺的分母,2 对于地形隐蔽和地物复杂的地区,布设一个层次的图根控制。其图根点数量往往难以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密.由5,2,1条知,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 因此,二次附合图根点相对于等级控制点的点位精度 可按0、1,mm估算 对地形图的精度影响不大,3、关于图根钢尺量距导线、1 本条第4款第2项,对于钢尺丈量的边长 当温度、坡度.尺长三项中任何一项超限时,均应进行修正、2,本条第4款第3 4项的说明。参考本规范3。3.2条说明.5 2,8 关于支导线边数的规定、由于电磁波测距和钢尺量距两种方法所得边长的精度不等、故在相同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按直伸等边支导线推算端点的纵横向误差,式中.mt,量距支导线端点的纵向中误差、m,t。测距支导线端点的纵向中误差。mu,支导线端点的横向中误差。则支导线的推算和取用边数见表11.表11.图根支导线边数的选取5。2,9 关于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 图根点点位中误差按图上0、1mm 测角中误差按20。测距中误差按20mm计。则,比例尺为1,500时.边长可达450m。为1.1000时、边长可达1000m 考虑一定的精度储备和作业方便,故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最大边长采用表5。2,9、2所列数据、5、2。10、用交会法进行图根解析补点时、根据理论计算分析。当交会角在30 150,之间 交会误差较小.交会补点的质量较高。5、2.11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为本次规范修订的增加内容,其作业半径较GPS。RTK测图减半、主要是出于精度和作业方便的考虑、对图根点的两次独立测量,主要是出于成果安全可靠的考虑。因为该作业方法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同一参考站下的两次独立测量是指两个不同时段的测量.图根高程控制5。2.13,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是根据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为20mm进行设计.并参考历年来的实践经验制定的 由于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见本规范4,2,1条说明 就应用的普遍性而言,本条将图根水准起算点的精度、定位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对于水准支线的布设,因其不能附合或闭合至高级点且精度较低,因此。本规范将路线长度缩短为附合路线长度的一半、即不大于2 5km.并采用往返观测,5.2,14。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其闭合差与5。2,13条40相当、附合路线长度、通常也应与图根水准测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