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4.2 水准测量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的规定。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足的0.7倍、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4 2。2,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2.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α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2 三等不应超过0、5,3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 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4、2。3、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4、1 4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 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2,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3,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4 2、4,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 2.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2。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数字水准仪观测 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 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 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4。2,5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 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4,2,6.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江河、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准作业场地应选在跨越距离较短 土质坚硬,密实便于观测的地方.标尺点须设立木桩,2,两岸测站和立尺点应对称布设。当跨越距离小于200m时、可采用单线过河.大于200m时、应采用双线过河并组成四边形闭合环 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应符合表4,2 1的规定、3,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6的规定。表4 2、6、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4,当跨越距离小于200m时 也可采用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的方法进行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不应超过7mm。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高差、4、2,7、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 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 mm,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度 km.n.测段数.2,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 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式中 MW。高差全中误差、mm,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3,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4.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 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