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焊前准备。主控项目5.0.2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GB,T,18591、2011的规定、预热温度的测量点应设在工件表面 距坡口边缘4倍板厚,且不超过50mm的距离处.条件允许时、应在加热面的背面上测定温度,否则.应在加热面上移开热源一段时间,使母材厚度上的温度均匀后测定温度,使用固定的永久性加热器且无法在背面测量温度时。应从靠近焊缝坡口处暴露的母材表面上测取温度 温度均匀化的时间按25mm母材厚度2min的比例计。道间温度应在焊缝金属或相邻的母材金属处测定.道间温度的测量应在电弧经过之前的焊接区域内瞬时测得,对预热维持温度有规定时 应在焊接中断期间予以监测。测温仪器可以是热敏材料,如蜡笔或油漆等 接触式测温仪、热电偶。非接触式光学或电子测温装置等、5。0,3、5.0,5、焊件组对错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根部焊道质量。尤其是单面焊焊缝。如局部错边量过大 易导致焊缝根部产生未熔合缺陷和造成应力集中,有些设备和管道还会因错边产生冲刷腐蚀、故将此三条列为主控项目 第5 0,3条。第5.0、4条对错边量的规定主要是从能否保证焊接质量来考虑,同时也考虑了材料制造本身允许的壁厚误差。设备对接焊缝错边量的规定参照ASME第,卷、压力容器,第一册、和国家现行标准.钢制压力容器 GB 150.铝制焊接容器 JB.T.4734 钛制焊接容器.JB、T,4745,铜制压力容器 JB.T 4755.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JB,T。4756等的规定.本规范第5,0。5条对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错边量的处理要求。既从保证焊接质量出发.又考虑了使用条件 应力集中因素和焊件的外观质量、一般项目5.0、6.本条对焊缝位置的规定,主要是防止焊缝过于集中形成应力叠加 以免造成焊接接头破坏的隐患 并考虑因位置障碍影响焊工施焊和热处理工作的进行 5。0。7.焊件组对前应检查各零部件的主要结构尺寸。包括主要结构尺寸的校核性检查,以保证由零部件组焊成构件的几何精度。5.0。8。由于组装过程或组装,清理后待焊过程。坡口表面仍可能被氧化或被污染 所以在施焊前应做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