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 设备配置4。3,1。联供系统发电机组应针对不同运行方式确定设备容量,并应符合下列原则,1,当采用并网不上网运行方式时 发电机组容量应根据基本电负荷和冷、热负荷需求确定 单台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低负荷运行要求,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数应满足经济性要求 2,当采用孤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所带电负荷的峰值需求。同时应满足大容量负荷的启动要求、单台发电机组容量应考虑低负荷运行的要求,3,当采用并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根据发电和余热利用的综合效益最优原则确定 4,3。2,发电机组台数应根据需配置的发电机组总容量 电气主接线及电负荷分布情况确定.4,3。3 联供系统发电机组的容量和类型均不宜多于2种.4、3.4 当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时,电源应考虑备用措施.可代替一路供电、4,3 5 余热利用设备应根据原动机余热参数确定,温度高于120,的烟气热量和温度高于75,的冷却水热量、应进行余热利用、4,3。6、联供系统年平均余热利用率应大于80。年平均余热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1.年平均余热利用率。Q1.年余热供热总量。MJ。Q2 年余热供冷总量.MJ Q3,排烟温度降至120.时烟气可利用的热量、MJ Q4.温度大于或等于75,冷却水可利用的热量,MJ,4.3,7,确定联供系统设备容量时、应计算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 且应符合本规范第1、0。4条的规定,4,3 8。联供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 W,年净输出电量,kWh,Q1,年余热供热总量,MJ Q2、年余热供冷总量。MJ、B。年燃气总耗量.Nm3、QL。燃气低位发热量。MJ,Nm3,4,3、9 发电设备最大利用小时数应大于2000h、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n,发电设备最大利用小时数、h、Wyear,发电设备全年发电总量。kWh、Cape。所有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容量.kW 4 3,10.联供系统的节能率应大于15、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节能率.B,联供系统年燃气总耗量、Nm3。QL.燃气低位发热量.MJ,Nm3 W 联供系统年净输出电量,kWh。Q1.联供系统年余热供热总量 MJ Q2,联供系统年余热供冷总量,MJ、ηeo。常规供电方式的平均供电效率,η0,常规供热方式的燃气锅炉平均热效率。可按90,取值、COP0 常规供冷方式的电制冷机平均性能系数 可按5,0取值。M、电厂供电标准煤耗,g.kWh.可取上一年全国统计数据.θ,供电线路损失率 可取上一年全国统计数据,4,3 11 联供工程的供冷。供热设备总容量应根据用户设计冷热负荷确定,当发电余热不能满足设计冷热负荷时,应设置补充冷热能供应设备、补充冷热能供应设备可采用压缩式冷水机组。热泵,锅炉.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并宜采用蓄冷、蓄热装置,4 3,12,当有低温热负荷需求时,联供工程应利用低温冷却水余热及烟气冷凝余热。4。3、13 联供工程烟风系统应根据设备阻力情况进行水力计算,并应满足机组正常工作的要求.烟道和烟囱应采用钢制或钢筋混凝土构筑,4.3.14。发电机组应采用单独烟道,其他用气设备宜采用单独烟道.当多台设备合用一个总烟道时,各设备的排烟不得相互影响 且烟气不得流向停止运行的设备、4.3,15、每台用气设备和余热利用设备的烟道上以及容易集聚烟气的地方 均应安装泄爆装置 泄爆装置的泄压口应设在安全处 4,3,16、烟道,烟囱的低点处应装设雨水和烟气凝结水收集和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