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管道布置和敷设18,3。1。热力管道布置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热负荷分布。道路敷设条件,干线尽量通过热负荷集中区域、尽量减少与道路及其他管线的交叉,18 3.2,热力管道的敷设要结合据现场敷设条件、运行维修及安全等因素确定 厂区内优先选用地上敷设。地下敷设优先选用直埋敷设,对于穿越不能开挖地段宜选用通行地沟.18,3。3,本标准附录A的数据与压缩空气站。氧气站等设计标准是一致的 并与现行国家标准。工厂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相协调。18、3,4,架空热力管道与输送强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和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共架时,宜布置在腐蚀性介质管道和易燃 易爆介质管道的上方。或宜水平布置在腐蚀性介质管道和易燃.易爆介质管道的内.里,侧.这样能够保证腐蚀性介质和易燃,易爆介质不会滴漏到热力管道上,从而避免引起热力管道的腐蚀和发生火灾的危险 同时也可避免热力管道的散热量对其他管道的安全影响,热力管道与腐蚀性介质管道和易燃.易爆介质管道水平布置时、将腐蚀性介质管道和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布置在外侧,是为了让最危险的管道更方便进行检修和维护.18。3。5。多管共架敷设、当支架两侧的荷载不均衡时,将会引起支架荷载重心发生偏移.故设计时要考虑管架两侧荷载的均衡,热力管道宜与室外架空的工艺或动力管道共架敷设。这是为了节省管架投资和便于总图布置等 18.3。6 在不妨碍交通的地段采用低支架敷设.既可节约支架费用,又便于管理维修.保温层与地面净空距离宜为0、5m。人行通道采用中支架敷设 管道保温层距地面净空距离不宜小于2、5m、为保证车辆的通行。采用高支架敷设,管道保温层距地面净空距离不宜小于5。0m、18、3.7,管沟尺寸应考虑经济合理及运行维修方便等因素,不通行沟节约空间和投资,内部管道如发生事故时.需挖开地面后方可进行检修,因此,在管道通过铁路线或主要交通要道等地面不允许开挖的地段处。宜采用通行地沟敷设,不通行管沟是净空尺寸仅能满足敷设管道的起码要求,不必保证人员能进入的管沟.不通行管沟的横截面较小,只需保证管道施工安装的必要尺寸、通行管沟是工作人员可以在管沟内直立通行并能在沟内完成管道安装,焊接.保温及维修工作的管沟.通行管沟的人行通道的高度不低于1 8m、宽度不小于0 6m。当需要考虑在沟内更换钢管时.应允许管沟内最大直径的管道通过.直埋管道的沟槽尺寸要考虑直埋管道焊接及保温接口的施工操作空间.18,3.8。重油管 润滑油管,压缩空气管和上水管都不是易挥发,易爆,易燃,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 为了节约占地和投资,可以与热力管道共同敷设在同一地沟内 在地沟内.将给水管安排在热力管的下方,是为了避免因给水管在湿热的沟内空气中管外结露 使水滴在热力管道保温层上。从而破坏保温。18.3,9、为确保安全,热力管道严禁与输送易挥发,易爆,易燃、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同敷设在同一地沟内、也不能与惰性气体敷设在同一地沟内,这是为了避免造成检修人员窒息。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8。3.10,苏联 热力网设计规范,规定,通行地沟上的人孔间距.在有蒸汽管道的情况下为100m,在无蒸汽管道的情况下不大于200m,半通行地沟人孔间距、在有蒸汽管道的情况下为60m、在无蒸汽管道的情况下不大于100m、人孔口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15m.是为了防止地面水流入地沟.18 3.11,蒸汽管道开始启动暖管时会产生大量凝水.为防止水击应及时疏水、在直线段,顺坡时蒸汽与凝结水流向相同,每隔400m,500m应设启动疏水 逆坡时蒸汽与凝结水方向相反,每隔200m。300m应设启动疏水。在蒸汽管道的低点和垂直升高之前 启动及正常运行均有凝结水集结、为避免水击。需要连续。及时地将凝结水排走。故应装设经常疏水附件 18.3、12 经多年推广应用、供热管道的直埋敷设技术已经成熟.直埋管道的布置及敷设要求都已在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 81和,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 T、104中做了规定,可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