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4,气流组织7、4。1.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空调区的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温度梯度以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等要求,结合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具布置等确定,复杂空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7,4、2,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百叶 条缝型等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 不应采用侧送,2,设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用散流器或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3,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部送风.4、变风量末端装置、应保证在风量改变时 气流组织满足空调区环境的基本要求。5,送风口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露点温度 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应采用低温风口,7.4、3、采用贴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 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2.送风口内宜设置防止射流偏斜的导流片、3。射流流程中应无阻挡物.7、4,4,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2、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m,s、5m、s,除送风射流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稳压层的送风口处,宜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3,孔板布置应与局部热源分布相适应,7.4,5。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活动区宜位于回流区,2 喷口安装高度,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和回流区分布等确定。3 兼作热风供暖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7。4 6 采用散流器送风时 应满足下列要求、1。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 0m、2.采用平送方式时,贴附射流区无阻挡物。3、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 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7。4、7 采用置换通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间净高宜大于2.7m、2 送风温度不宜低于18,3.空调区的单位面积冷负荷不宜大于120W,m2.4、污染源宜为热源,且污染气体密度较小 5,室内人员活动区0.1m至1,1m高度的空气垂直温差不宜大于3,6。空调区内不宜有其他气流组织.7、4.8、采用地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风温度不宜低于16。2。热分层高度应在人员活动区上方.3,静压箱应保持密闭.与非空调区之间有保温隔热处理,4、空调区内不宜有其他气流组织,7,4 9,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调区宜采用双侧送风 当空调区跨度较小时.可采用单侧送风、且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2,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采用双侧对送射流时,其射程可按相对喷口中点距离的90。计算。3,宜减少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宜在非空调区设置送。排风装置.7 4。10.上送风方式的夏季送风温差,应根据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 气流射程长度以及是否贴附等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在满足舒适,工艺要求的条件下 宜加大送风温差,2 舒适性空调.宜按表7 4。10,1采用,3.工艺性空调,宜按表7、4。10 2采用,7。4、11。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 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空调区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确定、7。4。12.回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期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时,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2,兼做热风供暖 房间净高较高时、宜设在房间的下部,3。条件允许时。宜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4,采用置换通风 地板送风时,应设在人员活动区的上方。7,4、1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表7,4,13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