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机械通风6。3。1。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2,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3,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6、3,2、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 除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 4m、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4、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6 3,3 选择机械送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时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采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当其用于补偿全面排风耗热量时 应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6。3,4。住宅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的住宅、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结合的复合通风系统、室外新风应先进入人员的主要活动区.2,厨房,无外窗卫生间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或预留机械排风系统开口,且应留有必要的进风面积、3、厨房和卫生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4.厨房 卫生间宜设竖向排风道、竖向排风道应具有防火.防倒灌及均匀排气的功能 并应采取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泄漏的措施,顶部应设置防止室外风倒灌装置,6.3、5,公共厨房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发热量大且散发大量油烟和蒸汽的厨房设备应设排气罩等局部机械排风设施,其他区域当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2、采用机械排风的区域.当自然补风满足不了要求时 应采用机械补风。厨房相对于其他区域应保持负压.补风量应与排风量相匹配.且宜为排风量的80,90.严寒和寒冷地区宜对机械补风采取加热措施 3,产生油烟设备的排风应设置油烟净化设施,其油烟排放浓度及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排风口的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6,18条的规定.4 厨房排油烟风道不应与防火排烟风道共用,5、排风罩,排油烟风道及排风机设置安装应便于油、水的收集和油污清理 且应采取防止油烟气味外溢的措施。6,3 6 公共卫生间和浴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卫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公共浴室宜设气窗,无条件设气窗时,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应采取措施保证浴室,卫生间对更衣室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的负压。2。公共卫生间.浴室及附属房间采用机械通风时.其通风量宜按换气次数确定 6,3、7 设备机房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无自然通风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其通风应满足设备工艺要求,2.制冷机房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冷机房设备间排风系统宜独立设置且应直接排向室外,冬季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夏季不宜高于35 冬季值班温度不应低于5.2 机械排风宜按制冷剂的种类确定事故排风口的高度.当设于地下制冷机房,且泄漏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时,排风口应上,下分别设置、3。氟制冷机房应分别计算通风量和事故通风量.当机房内设备放热量的数据不全时.通风量可取 4、6 次、h、事故通风量不应小于12次,h 事故排风口上沿距室内地坪的距离不应大于1,2m 4,氨冷冻站应设置机械排风和事故通风排风系统,通风量不应小于3次。h、事故通风量宜按183m3,m2 h,进行计算、且最小排风量不应小于34000m3.h、事故排风机应选用防爆型。排风口应位于侧墙高处或屋顶 5 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房宜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燃气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房的通风量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量不应小于12次,h.燃油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房的通风量不应小于3次、h,事故通风量不应小于6次 h、机房的送风量应为排风量与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之和,3.柴油发电机房宜设置独立的送 排风系统、其送风量应为排风量与发电机组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之和.4,变配电室宜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设在地下的变配电室送风气流宜从高低压配电区流向变压器区。从变压器区排至室外 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0,当通风无法保障变配电室设备工作要求时.宜设置空调降温系统.5,泵房,热力机房。中水处理机房,电梯机房等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次数可按表6.3。7选用,6。3、8,汽车库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然通风时,车库内CO最高允许浓度大于30mg,m3时,应设机械通风系统,2。地下汽车库 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具备自然进风条件时,可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室外排风口应设于建筑下风向。且远离人员活动区并宜作消声处理、3,送排风量宜采用稀释浓度法计算 对于单层停放的汽车库可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并应取两者较大值,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 90、4 可采用风管通风或诱导通风方式 以保证室内不产生气流死角。5。车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大的车库 风机宜采用多台并联方式或设置风机调速装置.6。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汽车库宜在坡道出入口处设热空气幕、7。车库内排风与排烟可共用一套系统、但应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6 3,9 事故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事故通风量宜根据放散物的种类 安全及卫生浓度要求、按全面排风计算确定。且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2。事故通风应根据放散物的种类 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3、放散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设备,4。事故排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当事故通风量大于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所要求的风量时。宜设置双风机或变频调速风机、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事故通风要求,5.事故排风系统室内吸风口和传感器位置应根据放散物的位置及密度合理设计 6。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及邻近窗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2,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应高出进风口、并不宜小于6m、3、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应远离火源30m以上 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20m,4,排风口不应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不宜朝向空气正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