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设用地、第二十三条.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国有土地的,实行统一征地 统一供地.建设占用土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批准、第二十四条.建设占用土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为实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将该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 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征用审批手续、第二十五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以下审批权限办理、一,一公顷以下的,在县行政区域内,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市辖区行政区域内、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二、一公顷以上.五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三 五公顷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军事设施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报国务院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未利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按前款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已批准农用地转用 土地征用范围内的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征用土地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补偿,一,土地补偿费.1.征用耕地的 按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计算、2 征用精养鱼池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计算。征用其他养殖水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八倍计算。3 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 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二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5 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计算.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二、安置补助费.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征用耕地的面积计算.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上的。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人均耕地不足十,五分之一公顷的,从六倍起算.人均耕地每减少一百五十分之一公顷 安置补助费相应增加一倍.但最高不得超过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2。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该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七十计算.3、征用未利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构筑物的补偿费.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确定,2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人工养殖场和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等附着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付给迁移费或者补偿费。3,青苗补偿费一般按一季的产值计算,能如期收获的不予补偿。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 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 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价收购。前款规定的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每公顷低于一万八千元的,按一万八千元计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第二十七条.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行使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被征用的属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未能调整其他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给农民继续承包经营的、应当将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发展生产.解决农民生活出路的.可以在取得被征地农民同意后.统一安排使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被安置人员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第二十八条,经批准占用国有农用地,导致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可以按不高于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同类土地的标准予以补偿,第二十九条,依法征用的土地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自批准征地的次年起停止计征该土地所负担的农业税等税费 第三十条,依法开采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面塌陷的土地,应当尽量改造利用。造成耕地等级下降的、应当给予补偿 不能恢复为农用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用手续。具体补偿安置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三十一条.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临时用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届满,由临时用地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恢复土地的原使用状况。无法恢复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第三十二条.逐步建立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建设用地供求状况和建设用地计划储备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对城镇闲置和因城市改造或者企业破产、搬迁等需要调整利用的土地,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回或者收购储备。统一实施有偿供地。第三十三条,乡镇企业,乡 镇,村公共设施 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权限审批,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农村村民一户在农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中房屋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宅基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宅基地面积按如下标准执行,一.城市郊区和人均耕地在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下的县,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一百三十五平方米,二,人均耕地在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上的县,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不同地区宅基地面积的标准,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限额内可以作出具体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 集镇规划、鼓励建造公寓式住宅.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经批准后连续二年未使用的宅基地,应交还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安排利用,第三十五条、农村村民新建,翻建住宅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年度分批次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不予批准,购买农村村民房屋的农户应当符合申请建房用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