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第二十七条。工伤职工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有特殊情况的 经设区的市或者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停工留薪期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 人事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用人单位指派专人护理,经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同意,用人单位也可以按本单位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人的标准支付护理费 第二十八条.工伤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报经办机构同意到本设区的市以外的地区就医途中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前款规定的伙食补助费和交通,食宿费的支付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二十九条、工伤职工在工伤认定前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 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第三十条.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仍需治疗的,应当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到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的,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受到伤害之日起7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经办机构报告、或者职工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未及时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的 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职工在外省 自治区。直辖市长期居住的,可以在长期居住地选择一至二家医疗机构治疗工伤、但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备案,第三十一条。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机构拟开展工伤医疗服务的,可以按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经审查符合工伤医疗服务条件的,由经办机构根据工伤医疗服务需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协议签订后.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工伤医疗服务机构的名单,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认定工伤决定书。和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经办机构应当即时审核、并在15日内支付相关待遇。第三十三条。在国内保留工伤保险关系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在境外进行治疗的.其工伤医疗费用及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超过规定标准或者限额的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十四条,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按 条例 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并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时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4个月至8个月工资,其中,五级44个月。六级38个月、七级26个月.八级20个月.九级14个月,十级8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时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2个月至4个月工资,其中.五级22个月 六级16个月。七级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十级4个月。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需要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的,按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由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伤残辅助器具的安装配置费用、工伤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百分之二十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规定标准的百分之十支付 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第三十五条.工伤职工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后、不再享受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再次发生工伤的.应当按 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履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手续,并按新的认定和鉴定结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