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总平面布置5,1,一般规定5.1.1.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GB,5029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生产线改建、扩建工程的余热发电车间应结合生产系统统筹规划,并应合理利用现有设施 减少拆迁和施工对水泥生产的影响 2。余热发电车间与水泥生产线的衔接应紧凑,合理、功能分区应明确。3、电站的建筑形式宜与水泥工厂的建筑风格相协调.5。1、2。余热发电主厂房宜布置在现有生产线的预留扩建侧.5,1、3。站区竖向布置标高 形式与排水设计,应与水泥工厂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雨水排除设计相协调。5.1 4.余热发电区域的绿化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余热发电与水泥生产线同步建设时.绿化设计应统一规划.2 当余热发电为改建,扩建工程时.车间周围的绿化设计应与水泥工厂绿化相协调。5 1、5、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最小防火间距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确定 各建 构.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 并应满足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5,2、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5.2,1.主厂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厂房位置应根据水泥生产线外部汽,水管线.道路条件及并网接入点等因素综合确定,2,当同一厂区拥有3条及3条以上水泥窑时、经采取技术措施后 主蒸汽管线压力降仍超过0,2MPa或温降超过20、时,宜分设主厂房,5 2.2 冷却塔或喷水池.不宜布置在室外配电装置 主厂房及主干道主导风向的上风侧.5 3.站区道路5.3,1、站区道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区道路应满足生产。安装检修和消防要求,并应与绿化。管线。竖向布置相协调.应与厂内道路平顺简捷连接、路型、路面结构应与厂区协调一致 2。消防车道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5、3,2,站区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站区服务的支道可采用单行车道,道宽应为4,0m 5,0m、道路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50m,最小曲率半径.道路弧线内边线。不宜小于15、0m.路肩宽度应为0 75m 1,5m.2。车间引道道宽应为4 0m、最小曲率半径.道路弧线内边线.应为6 0m,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0m,3.站区道路及车间引道最大纵坡不应超过9。4,路面标高应与厂区竖向设计及雨水排除相适应。公路型道路标高应与附近场地标高相协调.城市型道路路面标高应低于附近车间室外散水坡脚标高、并应满足室外场地排水要求,5.4 管线布置5.4,1,热力管道可与水泥工艺管道同管廊,管架敷设,当管线综合布置发生矛盾时、处理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5 4。2。当地下管线布置在路面范围以内时,管线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直埋或地沟敷设。5、4,3 架空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水泥生产线建,构 筑物。2、不应妨碍交通,检修及建筑物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应做到整齐美观,3,架空管线宜与地下管线对应布置 5,4,4。地下管线水平净距,地下管线 架空管线与建。构 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地下管线之间或地下管线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净距、应根据工程地质,构架基础形式、检查井结构,管线埋深 管道直径和管内介质等确定,且最小净距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 5,4,5,改、扩建工程管线综合布置 不应妨碍现有管线正常使用 地下管线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