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 区划原则,气候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强调进行某一级分区时 必须采用统一的指标 综合性原则强调区内气候的相似性、而不必用统一的指标去划分某一级分区 两者各有利弊 目前常用的区划原则是将上述二者结合起来的第三种原则。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第2 1。2条,区划的分级 建筑气候区划是反映我国建筑与气候关系的区域划分。由于影响建筑气候区划的因素很多 各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不一。各气候要素对建筑气候区划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区划必须分级.这样可使各级分区中,突出各级区内建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标准作为全国性的区划标准,主要用于宏观控制,是高层次的 必须有较大的概括性.为了便于应用,目前的区划系统以避繁就简为宜.本标准在分析各气候要素对建筑影响的大小和气候要素在全国的分布状况之后.决定先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至于更低级的划分。各省,市.地区可根据上述原则.在所辖范围内进一步划分,但各级区的划分原则必须有一定的建筑气候特征和相应的建筑基本要求为依据 假使仅有某一气候要素在程度上的较小差别。而目前建筑技术经济上无明显的反应。在这样的地区范围内就没有必要再划区.据此,全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20个二级区 一级区反映垒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图2、1,2表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的全貌,一级区以大写罗马字、代表其区号,二级区则在一级区号的右侧注以大写英文字母A,B,C、代表其二级区号.在本标准制订过程中,曾对我国各建筑气候区的名称作过多次讨论。意见不能完全统一 主要问题在于区名很难与国际上有关气候学和地理学中通用的名称相一致 而用上述编号作为区名 则能为大家所接受,有关区划的原则与分级的说明详见。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研究报告之四,关于建筑气候区划的若干问题。一文。第2,1.3条.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本标准附录一中给出21幅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其中除年总光照度和年扩散光照度两幅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研究的成果外。其余均是根据国家气象部门1951、1980年整编资料绘制的,气候要素分布图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为划分一级区提供依据,如1月平均气温等 二是为划分二级区提供依据。三是对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气候参数的不足作补充、例如最大积雪深度,冬。夏及全年风向玫瑰分布,日照时数分布。太阳辐射照度分布以及各种天气状况分布。光照度,太阳辐射照度等图均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第2 1.4条、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本标准附录二给出全国203个气象台站的气候参教。为了满足区划和当前建设的需要,气象台站的选点除全国主要城市和新开放的港口城市,如深圳。秦皇岛。新能源基地,如陕西韩城,甘肃窑街。云南芒市.内蒙东胜.外.还照顾到布点的均匀性和某些气象上的极值点。我国城镇分布的规律是东南沿海密集 而西部沙漠及西南高原极为稀疏.考虑到布点的均匀性。故将东南沿海城镇数量压缩,如江苏的无锡邻近南京、广东的佛山邻近广州,虽其工农业产值和人口数量均为重点城镇也未列入、而西部城镇的布点则适当增加,如青海的茫崖.大柴旦虽非县级以上城镇,而其所处地区空白较大。却也被列入,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建筑气象要素极值点的气象台站.如黑龙江的漠河,最低气温记录,52。3。新疆的吐鲁番。最高气温记录47、6、甘肃的夏河。沙暴日数110d.也被列入,鉴于本标准是基础标准。建筑气候参数的选取应以各有关专业共同的常用的参数为准,凡是专业性标准规范中所必需具备的参数、如采暖计算温度等、已由各专业标准解决,本标准一律不列.避免重复.考虑到本标准的气候参数作为有关建筑专业的基础参数。其统计方法仍以原中央气象局1979年颁布的、全国地面基本气象资料统计方法 中有关规定为准.气象参数统计年代长.所得的气候参数值就比较稳定,概率性更强 也更有代表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 30年记录为得出气象特征的最短年限 我国许多气象台站是5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如果选用1951、1980年的气象记录资料,则不足30年的台站为数不少。为使统计年份接近30年.并尽量靠近最近的年份.本标准选用1951、1985年的气象记录资料整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各地气候的近况 但仍有个别台站建站较晚 只有8年资料,其代表性就差一些。但其差别不大 还是可用的,所有气象台站的资料统计年代均在表末注明.供参考,使用本标准参数时。建设地点与本标准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 地形差异不大,且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及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可直接引用,因为气候受地形影响很大 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在我国夏季 高度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降低0 6、冬季稍小些、地形使降雨量分布不均 而风随地形的变化更为明显,所以,气象部门规定,在地势平坦的地区 一个台站可以覆盖50km的范围,只要某地与气象台站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 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气候具有相似性.参数使用比较可靠,而地势崎岖的地区则由于气候垂直变化比较复杂、不可直接引用、有关建筑气候参数的更详细的说明见、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研究报告之七,关于建筑气候参数及气候要素分布图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