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划的指标第2、2,1条.一级区划指标。一级区划主要根据全国范围内对建筑有决定性影响的气候因素来拟定、气温。湿度,降水,积雪。太阳辐射。风 冻土。日照等气候要素对建筑有很大影响,其中积雪,风,冻土等只在局部地区才呈现出较大的梯度 日照和太阳辐射照度多呈纬向分布。梯度一般也不大 积雪主要影响建筑屋面荷戟、形式和构造,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风速产生水平荷载 对结构产生影响,但也不是结构设计的唯一因素 风向及频率对城市规划产生较大影响.但城市规划也是要综合其他许多因素的,冻土影响到地基及地下管道埋深,但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埋深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且冻土在全国的分布是局部性的。日照主要影响城市规划和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但城市规划和日照标准也取决于多种因素,太阳辐射对热工.采暖,空调有影响 但它与温度的作用相比还是次要的,且其随机性较大,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积雪,风 冻土.日照和太阳辐射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对建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气候要素 不能作为主要指标 气温 降水。相对湿度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它形成我国各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即为冷.热。干.湿之不同.这三种气候要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一是它们几乎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各个专业、如热工 暖通 规划,设计,结构 地基 给排水.建材.施工等专业都与温度。湿度、降水有关。二是它们对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起主要作用 如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阻要求和采暖能耗核算主要决定于温度和湿度条件。所以一级区划应以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作为指标是有道理的。是能全面反映建筑气候特点的,然而气温作为指标,可有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高于或低于某一界线温度的天数等、选取的指标既要有明确的建筑意义,卫要符合习惯、使用方便.为大家所接受、经过反复征求意见.认为月平均温度能较好地反映一地的冷热程度,有关专业使用的一些计算参数大多是以月平均气温为基础统计的。工程界乐于接受 故本标准选用1月平均气温和7月下均气温为主要指标、年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5.的日数能反映一地寒冷期的长短 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5,的日数能反映一地炎热期的长短.故将此二项指标作为辅助指标,对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最热月,7月个别地区为5月,6月,和最冷月、1月,气温,1月由于受西北寒流的影响。东部南北温差达50、而西部南北则温差较小、因此.选用1月平均气温作为东部季风区的划分指标.7月由于受东南季风暖流的影响,全国普遍增温 东部南北温差仅10 青藏高原温度仍然很低,因此。选用7月平均气温作为青藏高原与其他地区的界限指标。相对湿度在气温适中时.对人的热作用并不明显.只在气温高时才有明显影响,我国相对湿度分布一般在7月份最大、东部季风区相对湿度大多在70、以上。而西北部只有30。70,所以选用7月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区区划的主要指标,降水量是确定区域雨水排水和屋面排水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同时降水量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降水也给施工带来影响.此外、降水还可能使某些黄土及膨胀土产生湿陷或膨胀,排水工程一般不以年降水量为指标.而以暴雨强度为设计指标,即以10min和1h的最大降水量为指标 考虑到10min和1h最大降水量与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相近.以及年降水量对建筑的其他方面影响。本标准仍然用年降水量作为指标、由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与湿度分布一样 东南部大 西北部小.东部各区内降水量的差别在建筑上的反映不明显、所以年降水量仅作为,区划分的辅助指标 确定划区指标的详细依据见,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研究报告之三,建筑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和研究报告之四.关于中国建筑气候区划的若干问题.下面对表2。2,1中的区界划分指标作简单说明 一.区与、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10 低于或等于.10、为。区,高于。10,为 区。区的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10 但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其他气候因素、仍然划归 区.从建筑意义上说.区只要考虑防寒、自然就满足了夏季隔热要求,故不考虑夏季防热 且从我国目前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对于门窗的设置。在,区一般用双层.而在.区则仍为单层.分界线东起丹东北。向西经锦州 承德,北京,大同,榆林,中宁跗近.止于西宁东北与。区相连,基本上平行于长城,所以又称这条线为长城线,二,区与.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0.低于或等于0 为,区 高于0,为.区,从建筑意义上说、区冬季寒冷干燥而且寒冷期长.但夏季亦较炎热.所以建筑应以冬季防寒为主、适当兼顾夏季防热。区十分炎热,潮湿、炎热时间长,而冬季湿冷、但寒冷期较短、与,区相反。建筑以夏季防热降温为主.兼顾冬季防寒,另外。因为气温低于0、建筑围护结构易产生凝结水的冻结,凝融对建筑的耐久性将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有冻结危险的地区就是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 0.线向来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分界线东起江苏的盐城北,向西经淮阴,蚌埠,阜阳,山阳。略阳,武都附近、止于。区的马尔康以东,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所以又称这条线为秦。岭.淮,河、线、三。区与,区的分界 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10。低于或等于10、为.区,高于10 为 区。从建筑意义上说。区建筑只要考虑夏季防热而不考虑冬季防寒,因为从人体生理角度看.室温低于12。时.人体会感到很冷.影响人的正常活动、所以维持室温在12,以上。是最起码的要求。实地观测表明。不采暖房间如不通风,室温可比室外平均气温高2、3,即当室外平均气温为10,时.室温可维持在12、以上,能满足人们正常活动的起码要求。所以,1月平均气温高于10,的地区可以不考虑防寒问题 分界线东起福州北 向西经龙岩、寻乌,连平。连县 柳州,兴仁附近.与、区相连,分界线大致经过南岭.所以又称这条线为南岭线,以上三条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学上公认的气候分界线,四.区与.区的分界 主要指标为7月平均气温25 低于25。为,区。高于25,为.区,从建筑意义上说。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建筑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而、区建筑则主要考虑夏季防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在夏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上限为28.30.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外气温是接近相等的、在我国湿热地区,7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大致为6,10、所以当7月平均气温在25 以上时。最高气温可达28.30,以上、室温也达29,以上、已经超过人体适宜温度上限、建筑上应当采取防热的措施 分界线分三段、第一段南起云南和广西在国境线上的交界。向北往兴仁、罗旬,独山 凯里.遵义至雅安与 区相连,第二段在云南元江河谷,第三段在云南西南边界、五,区与,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7月平均气温18,低于18,为.区.高于18、为 区 18、指标的确定主要是考虑青藏高原气候独特。该区气温常年偏低.风大而空气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 在光气候的研究中把它划分为单独的光气候区.本区建筑上只需考虑防寒.而且区内建筑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分界线西起国境线.向东经和田.且末 敦煌、酒泉。向南经张掖,兰州,武都,平武,雅安,向西经中旬,察禺、波密,林芝.再向西南至国境线、另外、区与,区之间、由于山势很陡。存在一条18。25、的很窄地带,区划时作了技术处理、这一窄带划归、区、六。区与,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7月平均相对湿度50,大于50。为 区 小于50。为,区.确定区界时,参考年降水量200mm等值线.但.区的西北部由于受北冰洋水系的影响 相对湿度大于50.年降水量也大于200mm,从建筑意义上说.区建筑应兼顾防寒与隔热.而对防雨、防潮要求不高 而。区建筑需考虑防寒。防雨、防潮 可不考虑隔热.分界线北起中蒙边界,经二连浩特以东。向西经百灵庙,石嘴山,银川附近。向西南与.区相连 表2,2 1内扼要列出各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表内还附带列出所辖行政区的大致范围 第2、2.2条、二圾区划指标。二级区划主要应考虑各二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且按各区不同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指标。各二级区的分界线如下,一.第。建筑气侯区、本区1月南北温差达20、冬季长9个月至6个月.相差3个月,从永冻土到季节冻土,最大冻土深度从4m以上到1,2m,编制组在东北调查中了解到 多数意见认为本区应按寒冷程度划分二级区为宜.所以选取1月平均气温和冻土性质作为二级区划指标 区分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防寒.防冻等要求的不同、1 A与.B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 28、高于或等于,28,为,B区.低于 28、为。A区,A区同时又为永冻土区 2,B与、C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 22.高于或等于。22,为.C区,低于 22。为。B区,B区同时又为岛状冻土区 3,C与,D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16,高于或等于,16 为 D区.低于.16.为.C区 C与,D两个二级区均为季节性冻土区、二,第 建筑气候区 本区气候主要差别是冬季西部比东部冷 夏季东部比西部炎热,按7月平均气温25.划分为.A和,B区 区分建筑夏季隔热和冬季防寒要求的不同 高于或等于25,为。A区。低于25。为,B区.三.第,建筑气候区 本区气候主要差别是沿海易受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的袭击。夏季东部比西部炎热,按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7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划分为3个二级区。区分建筑抗风压和防热等要求的不同、1.A与,B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25m,s 大于或等于25m,s为。A区,小于25m、s为、B区、2,B与,C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7月平均气温28,高于或等于28。为,B区,低于28 为.C区,四 第、建筑气候区.本区气候主要差别是沿海一带和海岛上易受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的袭击.按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25m.s划分为2个二级区,区分建筑抗风压等要求的不同 A区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25m,s B区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小于25m。s,五、第。建筑气候区。本区气候主要差别是冬季北部比南部冷、按1月平均气温5 划分为2个二级区.区分建筑冬季防寒要求的不同、A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B区高于5.六.第,建筑气候区,本区气候主要差别是各地气温的温差大.寒冷期长短不同、按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划分为3个二级区.区分建筑防寒等要求的不同.1。B与。A.C区的分界 主要指标为7月平均气温10,A和、C区高于或等于10.B区低于10.2,A区与.C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10,A区低于或等于。10。C区高于、10.七,第.建筑气候区。根据本区气候各地干湿、寒冷和炎热程度不同、以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为指标 划分为四个二级区.1 A与 B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年降水量200mm.A区小于200mm。B区大于或等于200mm 确定区界时参考7月平均气温25、和1月平均气温 10,2、B区与 D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年降水量200mm,B区大于或等于200mm D区小于200mm,确定区界时参考7月平均气温25.和1月平均气温、10,3。C区与,D区的分界,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 10。D区高于。10、C区低于或等于 10。确定区界时参考7月平均气温25,表2,2 2列出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区划指标及数量在各二级区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