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6、测量与放线6,1、一般规定6,1,1 本规范仅规定了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的精度要求.对控制点的选择 造标埋石,控制网的布设.内业计算、变形测量。地形测量及成图 土石方方格网测量等未作规定。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的要求执行 6。1。2,由于在耕作区或交通便利地区容易发生桩位被移动的现象、故制订本条。同时本条也是为了复核已有控制桩的数据精度能否满足施工控制网建立要求,当复测数据与设计图不符或误差超限时 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情况,与设计重新复测或由设计单位确定现场可用控制桩位和相关坐标及高程数据、6。1 3、精度评定的标准通常有以下三种,中误差m,平均误差θ。偶然误差ρ、在或然率理论中可以证明,当观测次数n趋于。时、三种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下。以上三种标准.当观测次数n相当大时,用来评定精度是同样可靠、但当n不大时,用中误差评定精度比较可靠 因为中误差能明显地反映出测量中较大误差的影响、因此 本条规定,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 根据或然理论及多次实验的统计证明,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约为5、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出现可能性为0,3,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次数有限,取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是合理的,6.1,4、由于中型及中型以上跨越施工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跨越测量视线长 水域上部大气波动大,对测量精度影响大。通过设立在两岸的控制桩建立控制网实现跨越两岸联测并通过内业平差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并保证施工各阶段测量起始数据的准确性,仅采用轴线控制时控制桩易被破坏。临时引测的精度不易控制.不能保证各阶段测量起始数据的精度,为了跨越各阶段测量的精度。特制订本条,6 1。5。采取下列方法选择控制点位,可以降低测量误差。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 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角网四等不宜小于1,5m,一级及一级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等影响为原则,2.测距边位置的选择,应满足相应测距方法对地形等因素的要求,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距边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空,2,视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四等及以上的测线 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3.视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4,测距边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3、觇标的高度应合理。作业应安全、4。控制点应便于长期保存。加密。扩展和寻找。5.跨越两岸应各布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跨越桥墩点。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