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平衡法顶管穿越施工8 6.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平衡法顶管穿越时。可选择泥水平衡或土压平衡顶管机,当遇有地下水比较丰富,地层松软等宜坍塌地段时 宜选择泥水平衡顶管、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宜选择土压平衡顶管,应根据顶管管段的直径选择合适外径的顶管机械,刀头直径宜比套管外径大40mm,60mm 2,应对竖井的几何尺寸 强度。洞口中心线进行交接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3,在工作井内安装顶管机轨道,后座顶板,后座千斤顶、顶管机及配套设施、应牢固稳定.且应进行顶管机试运行 8,6 2.测量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设计给定的测量成果书、应将地面坐标高程及方向传递到工作井中。2.应用测量仪器测出顶管设计中心线、并应进行顶管轨道的调整和固定、调整时应使顶管设备中心线与顶管设计中心线保持一致。8 6.3,顶管始发应符合下列规定,1。始发时,可采取橡胶法兰止水,当土质较软或有流沙时,应在管子顶进方向距离工作井边一定范围内、对土体进行改良或加固.且地下水和泥砂不应流入井内、2,当顶管机准备始发时。应先破除封门并将杂物清理干净后将顶管机刃进工作井井壁中 3、当机头始发推进时。应调整主顶油缸编组.不应使机头始发入土后下沉 4,第一节顶管的中心线偏差值应控制在5mm以内。8,6,4,管道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进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选用适宜的注浆润滑材料、制浆工艺,压注方法等降低顶进滞阻力。2,注浆润滑材料宜由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烧碱 纯碱和水按一定比例组成、不同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配方.2。顶管方向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过程中应及时纠偏.2,应根据机头的折角 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等进行方向纠偏、不宜采用大于30、的折角纠偏。必要时、应在土壤条件适宜的地段进行纠偏作业 3,纠偏动作无效时.应立即停顶.并应检查和排除故障.3.顶管施工应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进行顶管过程中密封,4.顶管穿越的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进行地面检测.优化顶管机参数、2,应将泥浆套随机头向前移动。形成连续的环状浆套 3,应控制纠偏角度。4。必要时 施工完毕后可对套管外环形空间加注水泥砂浆,5。顶管质量应符合表8.6.4的规定,表8,6,4.顶管质量8、6,5 顶管进洞前 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洞后应将与机头连接的管子分离。且应将机头吊离井外后。方可对井内泥浆进行处理和进行洞口封门止水 8,6、6、顶管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管施工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施工测量应确定顶管方位与高程 并应正确标定顶管中心线,2.应建立地面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应将地面坐标.方位和高程准确传递到地下,3,顶进施工中应针对管道不断运动的特点,合理进行误差分配。2,竖井联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联系测量工作应包括方向传递.坐标传递及高程传递。应通过竖井将方位、坐标及高程从地面上的控制点传递到地下导线点和地下水准点。并应以此作为地下控制测量的起始点.2.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应用仪器配合 可采用极坐标法,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出发井中,并应采用仪器测出井下三角形边角并应与理论值计算比较后。方可确定顶管设计中心线.3,高程传递应采用检定合格后的钢尺,持重锤。应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并应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 高差中误差限差应小于、1mm,顶管过程中.高程传递应至少进行3次。3.井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方位测量应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并应沿顶管设计方向布设控制中线、每9m应做1个标志点 顶管每顶进100m时,应用陀螺仪定向校核1次中线定向精度。当顶管顶进时。应随时调整钢管周边压浆压力和压浆量,2.高程控制测量应以竖井传递的水准点为基点,每100m应设1个固定水准点、每次停止顶进后应沿顶管直线往返测量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要求.4.顶管顶进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管姿态测量应包括仰角。滚动角,水平角和高程偏差值、2,应采用姿态测量仪器进行姿态测量,3、在顶管内应按可接受激光束的光靶传感器校正顶进姿态.4.根据顶进姿态测量数据、应及时调整顶管机顶进方向,8 6.7.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管安装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应均匀。2,插入安装前、管头部位应均匀涂刷润滑材料。3.承插时外力应均匀。橡胶圈应固定,不翻转.不露出管外,4。相邻管节错口应小于15mm,且应无碎裂.接口抗渗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套管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