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非电离辐射防护5。4.1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防护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5,4。2.在机械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中,应对下列工作场所设置电磁防护措施.1,淬火 熔炼,焊接,硬质合金刀具固定加热,半导体加工区熔及外延等感应加热处,2,木材干燥和塑料热合等介质加热处、3 射频溅射处 5 4 3 大于或等于0.1MHz且小于30MHz高频电磁场辐射防护设计,其8h职业接触限值不应大于表5.4。3的规定,表5 4 3、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5 4、4,大于或等于30MHz且小于300MHz超高频辐射防护设计.职业接触限值不应大于表5 4、4的规定.表5、4,4。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5,4.5,电磁辐射防护应采用屏蔽和接地,并应计算近区场强分布且分别设置辐射单元屏蔽 设备整体屏蔽或作业室屏蔽,5,4,6。电磁屏蔽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磁屏蔽体与电力架空线路及变电站的最小距离。宜符合表5、4,6的规定,表5。4、6、电磁屏蔽体与电力架空线路及变电站的最小距离。2 测试.实验用电磁屏蔽体。应远离工业 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其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50m。3,规模较大的电磁屏蔽体、宜设在建筑物的一层或地下层,4、电磁屏蔽体应避开建筑的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且不宜与潮湿房间相邻、5、4,7.电磁辐射屏蔽体的材料选择,应根据屏蔽效能,造价,耐腐蚀性 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5、4、8。电磁屏蔽体应根据其功能,试验和安全防护等要求.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的有关规定 5 4,9.电磁屏蔽体所在的主体建筑物出入口处。应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的有关规定.5.4,10,电磁屏蔽体、应设置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有关规定,5、4。11.单点接地的电磁屏蔽体与建筑物地面 柱.梁.墙之间应绝缘,且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kΩ、5、4。12 电磁屏蔽体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有单独接地装置的电磁屏蔽体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2。电磁屏蔽体与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3,特殊用途的电磁屏蔽体或对接地有特殊要求的电磁屏蔽、应按工艺要求确定、5。4 13。机械工程建设项目中。对激光切割、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热处理。激光检测等激光加工 应按激光设备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激光辐射安全防护措施、激光辐射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 要求.GB、7247 1、的有关规定 5.4。14.工作场所激光辐射的最大允许照射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的有关规定、5,4、15 激光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具备良好防护罩和控制器的设备。2 激光射束靶耐火性能应良好.3.在2类以上激光设备光路终端,应设有反射率低及热效应的漫反射材料或可使光路终止的吸收体,4,4类和3B类激光设备 除在400nm。700nm波长内不超过2类可达发射极限5倍的3B类激光设备外、应设置遥控联锁装置。钥匙开关.光束终止器或衰减器以及报警装置.5。4,16,2类以上激光设备应设在专用室内、工作场所应处于关闭状态。室外应设有警告标识和红色指示灯 室外应设置高压电源开关。5 4.17。激光室内墙面和天棚应做成白色漫反射.地面应铺深色不反光的橡胶或地板,窗应采用毛玻璃.5。4,18,激光设备布置应避免射束朝门窗方向投射、且不应处于人眼视线范围内,射束应低于地面0.92m或高于地面2m。5 4,19 在高能量的激光设备射束靶上方,污染物排除处应装设排风罩。5,4 20.易燃及易爆品,应远离激光设备,5、4.21,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2,2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