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防尘与防毒5、2,1,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电镀、涂装 木工。磨料。磨具.电碳,电瓷。铅酸蓄电池,含汞仪表,电磁线、绝缘材料,塑料件,电焊条.电火花加工和发动机试车等生产车间或工作场所的防尘防毒.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有关规定,工作场所的尘、毒物质接触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有关规定,5,2。2。生产工艺和设备选择,应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尘 毒的工艺和设备、产生尘。毒的工艺和设备、宜采用机械化 自动化或密闭化操作 并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5,2。3。在符合工艺流程的条件时 应减少颗粒材料,粉状物料的中转环节、缩短运输距离,5、2,4 有爆炸危险粉尘的通风除尘系统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的有关规定,5。2、5,工作场所的尘,毒。在采取防尘防毒综合措施后,其浓度仍超过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的有关规定时、应设置密闭操作室.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每人新风量不应少于30m3、h、5,2,6.下列设备和房间的排风系统不得合用,1.硝石槽和水槽,2、砂轮机和抛光机.3。喷砂室,砂轮机等产尘设备和产生水蒸气.酸碱蒸气,油雾等设备.4,产生剧毒物质房间和其他房间,5,2、7.淬火油槽,喷漆室、应设置单独排风系统,5.2 8.车间地面,设备、建筑构件和起重机等表面积尘不得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宜采用真空吸尘.5、2.9,铸造干砂型。芯。磨具等产品的表面灰尘的清除,宜采用真空吸尘、当采用压缩空气吹扫时.应在设有排风的小室内进行,排出空气应达标排放,5.2、10,颗粒材料和粉料运转时、应减少转运点的落差,落料点应密闭和采取消除或降低正压的措施,5 2、11 颗粒料,粉料输送应采用密闭或半密闭式输送设备,运输和装卸不应采用抓斗.翻板车,卡车和铲车等工具 当长距离输送时,宜采用管道输送方式 落料处应设排风净化系统。当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时.应密闭并设回路黏料清除装置。5 2,12 气力输送系统储运粉料的密闭料仓 应设泄压除尘设施,5 2.13 挥发性有毒溶剂。宜采用管道输送方式。5,2、14、干式除尘器。应配备密封良好的卸灰阀和卸灰容器、灰料输送 搬运和存放.应采取避免散落和二次扬尘的措施,5.2,15.排风罩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颚式破碎机.双辊破碎机和不可逆锤式破碎机的进料和卸料口。滚筒筛和振动筛的筛子上,应设密闭排风罩.2,轮碾机和混砂机、应设密闭围罩并排风。3 熔铅锅,大型铸件的落砂机和沥青熬煮锅,应设半封闭罩或移动式密闭罩,4 树脂砂混砂机、壳芯机、热芯盒射芯机。挤芯机 冷芯盒射芯机.烟尘逸出的工业炉窑,筛选设备的卸料点和筛上物料落料处.应设排风罩,5,绝缘材料卷管机上方.应设局部排风罩.6。浇注线上的落砂机。宜采用上吸罩,侧吸罩或通过式隔声密闭罩 7.热处理盐浴炉和淬火油槽.应设围槽和侧吸罩。8.电镀槽。酸洗槽 除油槽和腐蚀槽,应设槽边吸罩或吹吸式罩,9 造型线上的浇注带 应设均流侧吸罩,10、五段筛.宜在筛箱侧面设窄缝侧吸罩,5.2、16,斗式提升机输送低于50。的冷物料时、当提升高度小于10m时。可在下部排风、提升高度大于10m或温度在50。150、时 应上下部排风。输送150,以上高温物料时、可在上部排风。斗式提升机转卸出,入口均应设排风系统、5、2。17,袋装粉料的拆包 倒包.应在有排风的专用装置中进行。5 2、18、移动式密闭罩,应与落砂机联锁.并应设延时装置,5。2,19,喷.抛丸清理室,喷砂清理和清理滚筒等清理设备,铅酸蓄电池生产中分板 包板 称板和装配焊接工位,应设通风除尘装置,5,2、20,就地浇注区应设屋顶通风设施或排风天窗。其换气次数应根据造型材料和浇注量确定 5。2,21。批量生产的喷漆作业,应在设有排风净化系统的喷漆室内或喷漆台上进行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就地喷漆工作场所,应单独封隔并设置通风系统。腻子打磨,应在设有通风系统的专用房间内或工作台上进行、5、2、22,焊接作业区防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接,电弧气刨和等离子切割的固定作业点、应设排风装置.2,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焊接操作时 应设通风换气装置、3,在室内作业点不能固定时.焊接区应设置再循环焊烟净化机或排风 4,焊接车间工作场所烟尘允许最高浓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有关规定,5。2.23,螺纹磨床.齿轮磨床和冷镦机 应设排油烟雾装置、5,2 24 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毒和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应在其作业区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探测报警及事故通风联锁装置 5,2 25,柴油和汽油发动机试验台废气排出口。应设置专用的排风系统.并应采取防火及防爆措施、5、2。26、工作场所粉尘或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 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5。2、27.产生或可能泄漏毒物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事故应急喷淋设施 2,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 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或加设保护层,3、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洗和清扫、4。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应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和单独设置废水收集池、并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5、2.28.事故通风的排风口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2,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 排风口应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3、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