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职业卫生5。1,防噪声与振动5、1.1、在机械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中,应对下列车间和站房进行噪声控制、1,铸造,锻造,水压机等热加工车间,2,冲压、冷镦、金属结构 木工,制粉等加工车间,3,压缩空气站 煤气站.氧气站。锅炉房。风机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和各类高噪声产品试验室等。5。1。2 生产工艺,设备、隔声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2 工作场所中噪声接触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2的有关规定.当其产生的噪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 应采取吸声 消声、隔振,阻尼或综合控制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的有关规定,3,选用噪声控制设备和材料时.应满足防火,防潮。防尘.无毒等安全卫生要求,4,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噪声控制设备或设施 应满足相应的工艺要求 5.1,3 振动设备布置在楼板上或钢制平台上时,应采用隔振减振措施 5,1、4.物料输送宜采用低噪声的运输方式,并应避免在运输中出现大落差和直接撞击,5.1,5,产生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宜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并宜采取密闭隔声措施或远程操作 5,1,6,能够限制在局部空间的噪声源,应采取密闭隔声措施,5,1,7,隔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分散布置的高噪声设备 宜采用隔声罩,2,对集中布置的高噪声设备,宜采用隔声间,3 对不能采用隔声罩或隔声间的高噪声设备.宜在声源附近或受声处设置隔声屏障,4,高噪声车间 站房及试验室,应设隔声的控制室、观察室或值班室 5,对辐射噪声的管道,其管壁应做阻尼。隔声处理或设置在地下或管沟中。6、穿过高噪声车间 站房及试验室围护结构的管道 其穿墙孔洞或穿墙套管四周的缝隙应做密闭隔声处理 5。1,8。隔声罩 隔声间的设置及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学、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GB,T 19886的有关规定、隔声罩和隔声间应密闭.并应设含有消声措施的通风散热或通风换气系统或装置,5 1.9.产生混响较强的车间 站房及试验室宜采用吸声降噪措施。门。窗应采取密闭隔声措施,吸声降噪设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声源较密 面积较大 体积扁平的厂房.应采用吸声顶棚或顶部吊挂空间吸声体方式。2、吸声降噪量较高 面积较小的厂房 宜在顶棚,墙面做吸声处理,3、声源局部集中的厂房,宜在声源所在局部的顶棚,墙面做吸声处理或吊挂空间吸声体.5.1。10,通风机 空气压缩机和发动机等设备进,排气管道上 应采取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措施、5,1,11.消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降低中.高频为主的稳态气流噪声、应采用阻性或阻性为主的阻抗复合消声器。2,降低中、低频为主的脉动气流噪声,应采用抗性或抗性为主的阻抗复合消声器或消声坑。3、降低高温,高压。高速,潮湿条件下的气流噪声或在气流通道内布置吸声材料。当不宜采用多孔吸声材料时。宜采用微穿孔板消声器、4.降低高压 高速排气放空噪声.应采用高压气体排放小孔消声器,节流降压消声器或两者复合的消声器。5,1。12 消声器宜布置在靠近声源,气流稳定的管道处 当消声器直接布置在机房内时。消声器外壳及消声器后的管道应具有良好的隔声能力,5.1 13.对产生振动的工艺和设备应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 2的有关规定 5 1 14 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有关规定 5,1。15,在机械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中,应对下列设备和工具进行振动控制.1 锻压机、造型机。压力机.振动筛等。2,风动工具,电动工具等、5 1,16,振动危害的防治,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宜消除或减少振动源、或降低振动强度 2。宜采用无冲击,热压法工艺,3.宜采用平衡良好的设备,5,1,17。振源对周围受振对象产生有害影响时、应对该振源采取主动隔振或控制基础的振幅或对受影响的对象采取隔振措施,5。1.18。在强烈振动环境中,应对经常有操作人员的工作场所采取减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