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防灼烫伤害4,5、1、铸钢铸铁熔炼炉应设耐火炉前坑,钢液精炼炉应设钢液泄漏收集坑。4,5。2 铸钢铸铁作业坑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且坑内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铸钢铸铁作业地坑坑壁应高出地面.其高度不宜小于0、2m.4、5,3,铸造车间人行通道不得与浇注场地、金属液运行路径重叠或交叉、4 5。4,高温或炽热材料的加工应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的设备进行生产、传输和检验、并应对操作部位采取隔离或隔热措施,4,5。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或炽热的在制品、成品,废品.废料.切屑以及相应的工作媒介和工具 应设专门场地或装置存放。运输 并设警示标识,4,5,6、熔炼炉。盐浴炉.砂轮机,电焊机和火焰割具等凡有融渣、熔液喷溅 火花飞溅的区域.应设为隔离区 并设警示标识、4。5,7、生产设备凡有强烈的辐射热 弧光、电磁波.高能射线产生的作业区 应设为隔离区,并设警示标识,4.5.8。表面温度超过50,的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并设警示标识.4、5。9,生产用酸 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工序宜采用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好.并具有防飞溅、防腐蚀措施的设备及设施,4,5。10,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储罐应与工作场地分开,并应采取防溢流、防渗漏及其泄漏收集沟槽或围堰等防护措施.其输送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4,5,11.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紧急冲淋装置及洗眼器和救护箱,4 5。12、腐蚀性物品的储藏养护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的有关规定、4.5 13。人员可触及的设备的过冷部位及输送过冷介质的管网 应采取隔冷措施或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