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施工期间监测5,2.1 沉降监测的测点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小于4个.沉降测点应尽量和水平位移测点一致、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结构变形特征的位置,当无法确定、可参考下列位置。1.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或基础形式改变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的两侧、2.重型设备基础四周及有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3,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结构基础四角。中部及内部 工程结构承重墙,柱 4,结构周长每隔10m.15m设置一个测点.5 结构大转角,沿外墙10m。20m或间隔2根,3根柱,6,沉降缝.后浇带、新旧结构。不同荷载分布等交接处两侧.7 框架。框剪,框筒结构体系的电梯井和核心筒处.8.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9 大悬臂和大平台的合龙楼层的楼面处.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结构,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2 2。轴线监测是监测在施工结构轴线位置相对于设计轴线位置的偏差,标高监测是监测结构高度是否达到设计标高,建筑体型之间的联系构件相对变形指不同结构形式之间的变形,如内外框筒之间相对竖向变形.框架、核心筒相对竖向变形等、结构关键点位的三维空间变形指结构变形较大.反应敏感的部位 如转换桁架挠度 支座变形和转角位移.关键位置柱的偏移及梁的中心线的偏差等,5。2,3,昼夜温差较大地区指昼夜温差月平均值大于20 的地区 5.2、4。变形较大、反应敏感的区域包括建筑外形的各特征角点,结构体系最大总位移楼层、如外框架竖向最大总位移楼层.核心筒竖向最大总位移楼层.核心筒与外框架竖向最大相对变形楼层.结构中部及顶部.转换桁架上下弦。腹杆,端部及相邻受力影响较大的关键部位,5。2.5.滑模施工过程中,由于千斤顶不同步。数值累积会使模板系统产生很大应力差 如不加以控制。不仅建筑物垂直度难以保证,也会使模板结构产生变形.影响工程质量 5,2.6,悬臂合龙前.应对合龙杆件两端点空间相对位置关系 包括长度 两端点相对错动.进行连续跟踪监测。悬臂合龙后,应对悬臂的施工位形监测控制.与悬臂区域内的竖向相对沉降监测一并指导施工.5 2,7.高耸结构的高度一般可以按节进行分段,施工期间监测可根据施工进度按不同的节进行监测 由于高耸结构节间高度变化较大、监测的高度间隔也可参照本条高层结构的高度间隔取值、5、2 9,特征位置构件包括首层.交接楼层.高度中部楼层、错层或连体结构的连接楼层.伸臂桁架加强层上下两层,柱斜率变化较大处楼层 施工过程中内力变化较大构件包括悬臂构件。伸臂桁架、后装延迟构件周围部分构件,有临时支撑的结构构件、连体结构.重要斜撑及焊接残余应力较大的构件等 5 2。10,本条针对构件受力应区分轴力 受弯,压弯、拉弯或受扭等情况相应选择测试截面和布置测点.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可能发生受力状况的改变,如受弯变成压弯,不受力变成有受力等、测试截面位置选择时,主要承受轴力的构件.宜在每根测试构件至少设一个测试截面,柱间支撑构件测试截面宜位于支撑跨越非刚性楼层楼面以上500mm处,桁架斜腹杆测试截面位于构件下端节点区外500mm处 楼面内斜撑测试截面宜位于构件跨中 柱的测试截面宜位于柱下端节点区上方1000mm处,梁的测试截面,宜位于梁端节点区外500mm处,部分剪力墙的竖向和主拉力方向应力、5、2、11,较大临时荷载的设施是指对结构产生较大荷载的运输设备,脚手架及模板支架.堆土等,如2009年上海闵行区某小区楼房由于在短期内堆土过高 另一侧基坑开挖,大楼两侧的压力差导致房屋整体倾倒,因此,有必要对相应受力部位及设施本身进行应变监测 以防此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