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施工期间监测.基础沉降监测6 2,1,超静定结构卸载过程中 应对基础沉降进行监测 大跨空间结构基础沉降监测可按本规范第5 2。1条规定执行。变形监测6,2,2.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可包括构件挠度,支座中心轴线偏移,最高与最低支座高差.相邻支座高差,杆件轴线,构件垂直度及倾斜变形监测,6,2、3、空间结构安装完成后、当监测主跨挠度值时、测点位置可由设计单位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对跨度为24m及24m以下的情况、应监测跨中挠度.对跨度大于24m的情况,应监测跨中及跨度方向四等分点的挠度,6,2.4,膜结构监测中。应跟踪监测膜面控制点空间坐标。控制点高度偏差不应大于该点膜结构矢高的1.600、且不应大于20mm,水平向偏差不应大于该点膜结构矢高的1,300.且不应大于40mm,6。2 5,拔杆吊装中.应监测空间结构四角高差,提升高差值不应大于吊点间距离的1,400。且不宜大于100mm,或通过验算确定,6.2,6,大跨空间结构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 应对结构关键点的变形及应力进行监测,6,2 7。结构滑移施工过程中 应对结构关键点的变形、应力及滑移的同步性进行监测。6。2、8,竖向位移监测时,大跨空间结构的支座 跨中.跨间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且不宜少于5个点。6.2 9,变形监测的监测频次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11条规定外 尚应在吊装及卸载过程中重量变化50.和100 时各监测不少于一次.应变监测6。2、10 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力监测应选择关键受力部位,连续采集监测信号、及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作对比.发现监测结果或量值与结构分析不符时应进行预警 6,2,11。结构卸载施工过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规定外.每步卸载到位后先静止5min,10min。再采集数据。当监测值超出预警值时应及时报警 6.2、12,监测膜结构膜面预张力时、应根据施工工序确定监测阶段、各膜面部分均应有代表性测点,且应均匀分布,6.2.13,索力监测的测点应具有代表性、且均匀分布 单根拉索或钢拉杆的不同位置宜有对比性测点 可监测同一根钢索不同位置的索力变化.横索.竖索。张拉索与辅助索均应布设测点 6,2 14 应变监测的监测频次应符合本规范第4、2,6条规定.吊装及卸载监测时,应增加监测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