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生活热水5。3、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利用余热 废热.可再生能源或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供应热源.当最高日生活热水量大于5m3时、除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且利用谷电加热的情况外、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5,3。2,以燃气或燃油作为热源时、宜采用燃气或燃油机组直接制备热水、当采用锅炉制备生活热水或开水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本标准表4。2、5中的限定值。5 3,3。当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制热量大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宜低于表5 3,3的规定 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表5,3,3。热泵热水机性能系数 COP、W。W、5,3 4。小区内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管网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且不应大于500m,水加热 热交换站室宜设置在小区的中心位置,5。3、5、仅设有洗手盆的建筑不宜设计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建筑中.日热水用量设计值大于等于5m3或定时供应热水的用户宜设置单独的热水循环系统。5 3,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分区宜与用水点处的冷水分区同区,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保证循环管网有效循环的措施、5.3,7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及设备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经济厚度计算方法确定.也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选用。5,3,8,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系统热水耗量和系统总供热量宜进行监测、2,对设备运行状态宜进行检测及故障报警 3,对每日用水量、供水温度宜进行监测,4、装机数量大于等于3台的工程。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