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筑与建筑热工3,1,一般规定3,1,1、本条中所指单栋建筑面积包括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对于单栋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m2的建筑如传达室等,与甲类公共建筑的能耗特性不同,这类建筑的总量不大.能耗也较小。对全社会公共建筑的总能耗量影响很小、同时考虑到减少建筑节能设计工作量。故将这类建筑归为乙类、对这类建筑只给出规定性节能指标.不再要求作围护结构权衡判断、对于本标准中没有注明建筑分类的条文,甲类和乙类建筑应统一执行.3。1 2。本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气候分区一致、3.1 3.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从分析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与建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分析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多获得热量,避开主导风向,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热损失、夏季和过渡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考虑日照。主导风向。自然通风 朝向等因素。建筑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避免大面积围护结构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在迎风面尽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孔洞,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冷风渗透,处理好窗口和外墙的构造型式与保温措施。避免风 雨.雪的侵袭,降低能源的消耗、尤其是严寒和寒冷地区 建筑的规划设计更应有利于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和过渡季强调建筑平面规划具有良好的自然风环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二是为了提高空调设备的效率 因为良好的通风和热岛强度的下降可以提高空调设备冷凝器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能耗。通常设计时注重利用自然通风的布置形式,合理地确定房屋开口部分的面积与位置.门窗的装置与开启方法。通风的构造措施等、注重穿堂风的形成.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 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采用本地区建筑最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3,1,4,建筑设计应根据场地和气候条件。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以减少建筑的人工照明需求 适时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以消除建筑余热余湿 同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减少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建筑冷热负荷。达到减少建筑用能需求的目的,建筑物屋顶。外墙常用的隔热措施包括,1。浅色光滑饰面,如浅色粉刷 涂层和面砖等.2 屋顶内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3。用含水多孔材料做屋面层。4.屋面遮阳、5,屋面有土或无土种植 6、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3,1。5。合理地确定建筑形状 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等各方面的因素。应权衡利弊 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结构面积 使体形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避免因此造成的体形系数过大.夏热冬暖地区也可以利用建筑的凹凸变化实现建筑的自身遮阳,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建筑物过多的凹凸变化会导致室内空间利用效率下降。造成材料和土地的浪费 所以应综合考虑.通常控制体形系数的大小可采用以下方法、1.合理控制建筑面宽 采用适宜的面宽与进深比例,2。增加建筑层数以减小平面展开,3。合理控制建筑体形及立面变化、3,1 6,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动力机房的位置.尽可能缩短空调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是实现本标准中对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 R、a、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和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等要求的先决条件 对同一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建的内部、往往有多个不同的使用单位和空调区域、如果按照不同的使用单位和空调区域分散设置多个冷热源机房.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对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向用户缴纳空调用费等方面的麻烦。但是却造成了机房占地面积 土建投资以及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增加。同时、由于分散设置多个机房.各机房中空调冷热源主机等设备必须按其所在空调系统的最大冷热负荷进行选型、这势必会加大整个建筑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以及变配电设施的装机容量和初投资,增加电力消耗和运行费用.给业主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标准强调对同一公共建筑的不同使用单位和空调区域,宜集中设置一个冷热源机房,能源中心,对于不同的用户和区域、可通过设置各自的冷热量计量装置来解决冷热费的收费问题 集中设置冷热源机房后 可选用单台容量较大的冷热源设备 通常设备的容量越大,高能效设备的选择空间越大,对于同一建筑物内各用户区域的逐时冷热负荷曲线差异性较大、且各同时使用率比较低的建筑群.采用同一集中冷热源机房,自动控制系统合理时、集中冷热源共用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小于各分散机房装机容量的叠加值。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和供冷,供热的设备房面积.而专业化的集中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系统能效。因此集中设置冷热源机房具有装机容量低、综合能效高的特点、但是集中机房系统较大,如果其位置设置偏离冷热负荷中心较远 同样也可能导致输送能耗增加、因此,集中冷热源机房宜位于或靠近冷热负荷中心位置设置,在实际工程中电线电缆的输送损耗也十分可观,因此应尽量减小高低压配电室与用电负荷中心的距离,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