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A、0、2 A。0。3.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 墙角,窗间墙,凸窗、阳台、屋顶。楼板 地板等处形成热桥,称为结构性热桥,热桥的存在一方面增大了墙体的传热系数,造成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流增加。会加大供暖空调负荷。另一方面在北方地区冬季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可能过低.会产生结露现象、导致建筑构件发霉,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室内环境,国际标准,Thermal、bridges in,building,construction.Heat,flows and。surface temperatures.Detailed。calculations。ISO,10211。2007中,热桥部位的定义为。非均匀的建筑围护结构部分.该处的热阻被明显改变 由于建筑围护结构被另一种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完全或部分穿透.或结构的厚度改变,或内外表面及不同。如墙体,地板 顶棚连接处、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热桥的定义为.围护结构单元中热流强度明显大于平壁部分的节点。也曾称为冷桥,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包括嵌入墙体的混凝土或金属梁,柱。墙体和屋面板中的混凝土肋或金属构件.装配式建筑中的板材接缝以及墙角,屋顶檐口,墙体勒脚。楼板与外墙 内隔墙与外墙连接处等部位,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受结构性热桥的影响虽然不如居住建筑突出,但公共建筑的热桥问题应当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热桥部位做重点的局部处理,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本标准2005版中采用的是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面积加权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是将二维温度场简化为一维温度场,然后按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基本思路是将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的一维传热系数按其对应的面积加权平均。结构性热桥部位主要包括楼板,结构柱,梁 内隔墙等部位、按这种计算方法求得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一般要比二维温度场模拟的计算结果偏小.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围护结构材料的更新和保温水平不断提高。该方法的误差大 计算能力差等局限性逐渐显现.如无法计算外墙和窗连接处等热桥位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际标准中引入热桥线传热系数的概念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热桥线传热系数通过二维计算模型确定。现行行业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也采用该方法。对于定量计算线传热系数的理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理论上只要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了,建筑中任何形式的热桥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影响都能够计算,但对普通设计人员而言,这种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上述两个标准分别提供了二维热桥稳态传热模拟软件和平均传热系数计算软件,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热桥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计算要通过人工建模的方式完成、对于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小于居住建筑,受热桥影响也较小,在热桥的计算上可做适当简化处理、为了提高设计效率。简化计算流程,本次标准修订提供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经对公共建筑不同气候区典型构造类型热桥进行计算,整理得到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值φ.φ受到保温类型,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以及结构性热桥节点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对于特定的建筑气候分区、标准中的围护结构限值是固定的。相应不同气候区通常也会采用特定的保温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结构性热桥节点的构造做法多种多样.墙体中又包含多个结构性热桥。组合后的类型更是数量巨大 难以一一列举.表A。0.3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计算、表中给出的只是针对一般建筑的节点构造,如设计中采用了特殊构造节点,还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中的精确计算方法计算平均传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