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本市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批前,编制部门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第九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与林业规划 水资源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第十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均衡发展的原则确定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各类绿地的保护原则.按照规定的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按照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条例的规定。在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定绿地率控制标准 落实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市绿化建设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城市绿化建设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 附属绿地及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起重要作用的绿地按照建设养管责任分工,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二,居住区绿地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老旧居住区需要建设的绿地由业主或者其委托的物业公司负责。三,单位附属绿地由本单位负责,四.公路。铁路在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由公路.铁路管理单位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建设责任不明的。由区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十四条.在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 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新建居住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旧城改造区新建居住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大中专院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 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绿地率不宜大于百分之二十,二。城市新建道路、主干道每侧绿地宽度不得低于十五米,次干道每侧绿地宽度不得低于十米,三、其它绿地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等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和。公园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应当坚持绿地面积与位置统筹安排 均衡分布的原则.新建区绿地可以按照下列要求建设、一,五百米直径内至少规划建设一处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二。一千米直径内至少规划建设一处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三、二千米直径内至少规划建设一处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改建区绿地建设参照前款规定执行,第十六条,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附属绿地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按期施工 同时验收。由于季节原因不能完成绿化工程建设的.该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得迟于主体工程竣工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建设单位向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同时报送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时应当邀请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条例规定的城市绿地率标准,确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地的面积,位置等 并将其作为审查内容 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绿地面积,位置和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项目施工完毕后,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附属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绿化工程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进行验收。并应当通知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或者不符合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不予办理验收手续,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结果载于绿化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第十七条,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报审的各类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审查绿地面积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绿化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园林设计规范,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绿地每二年进行一次普查。公布绿化规划、建设 保护。管理的信息、单位现有绿化不达标且有空地的,应当按照规定标准留足绿化用地后。方可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绿化既不达标又无空地的。应当积极采取拆建还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措施进行绿化、第十九条.城市绿地建设应当按照规划实施,坚持生态.景观相统一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选择本地树种及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绿化植物。体现本地特色和海绵城市理念,突出科学性和艺术性,注重乔木。灌木和花。草的合理配置.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平台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 鼓励建设生态停车场,第二十条,城市水务,道路交通和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应当与城市绿地建设相衔接 配套,兼顾各方的使用、管理需要 城市建设的各种管线及其他设施应当与城市绿地保持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安全距离。市人民政府推广使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组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再生水管网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绿化用水使用雨水和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