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6.2、1、本条对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作出相应规定.6.2、2。本条对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作出了规定。1、本款规定,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这里提到的,每个房间、是指一个探测区域中可相对独立的房间、包括火车卧铺车厢的封闭空间等类似场所,即使该房间的面积比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小得多、也应设置一只探测器保护,2.本款规定的点型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是在一个特定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4种典型的试验火试验提供的数据。并参照国外规范制定的、用来作为设计人员确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采用探测器数量的主要依据。凡按现行国家标准,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4715和。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GB 4716检验合格的产品。其保护面积均符合本规范的规定。1 当探测器装于不同坡度的顶棚上时,随着顶棚坡度的增大、烟雾沿斜顶棚和屋脊聚集 使得安装在屋脊或顶棚的探测器进烟或感受热气流的机会增加、因此.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可相应地增大,2,当探测器监视的地面面积S,80m2时。安装在其顶棚上的感烟探测器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房间越高.火源和顶棚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烟均匀扩散的区域越大,对烟的容量也越大.人员疏散时间就越有保证,因此。随着房间高度增加.探测器保护的地面面积也增大 3。感烟火灾探测器对各种不同类型火灾的灵敏度有所不同,但考虑到房间越高烟越稀薄的情况。当房间高度增加时.可将探测器的灵敏度相应地调高、建筑高度不超过14m的封闭探测空间 且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的烟时,可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是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制定的,本条第3款规定的感烟火灾探测器 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a,b是指图4中1,探测器和2。5,相邻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不是1,探测器与6、9 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图4、探测器布置示例,1。本规范附录E由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探测器的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是按照下列方程绘制的、这些极限曲线端点Yi和Zi坐标值 ai bi,即安装间距a,b在极限曲线端点的一组数值,如表1所示 a,b、A、1、a2,b2,2R,2 2 表1,极限曲线端点Yi和Zi坐标值 ai bi 2,极限曲线D1,D4和D6适宜于保护面积A等于20,30和40m2及其保护半径R等于3、6。4,4 4 9 5,5、6,3m的感温火灾探测器.极限曲线D5和D7、D11.含D 9。适宜于保护面积A等于60.80。100和120m2及其保护半径R等于5 8,6,7,7,2 8 0、9。0和9。9m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本条第4款规定了一个探测器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按本条规定不应小于的计算值.式中给出的修正系数K.是根据人员数量确定的。人员数量越大,疏散要求越高,就越需要尽早报警 以便尽早疏散,为说明本规范表6。2、2.附录E,图E及公式,6,2 2、的工程应用.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例、一个地面面积为30m 40m的生产车间、其屋顶坡度为15、房间高度为8m.使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保护 试问,应设多少只感烟火灾探测器、应如何布置这些探测器 解.确定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查表6。2.2.得感烟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为A.80m2.保护半径R、6,7m,计算所需探测器设置数量。选取K.1。0 按公式,6,2.2,有,只。确定探测器的安装间距a b,由保护半径R。确定保护直径D,2R.2.6。7.13 4,m.由附录E中图E可确定Di D7,应利用D7极限曲线确定a和b值,根据现场实际,选取a,8m 极限曲线两端点间值。得b,10m,其布置方式见图4.校核按安装间距a、8m b,10m布置后。探测器到最远点水平距离R、是否符合保护半径要求,按公式,3.计算,即R,6.4m,R,6 7m,在保护半径之内.6 2,3,本条主要规定了顶棚有梁时安装探测器的原则。由于梁对烟的蔓延会产生阻碍 因而使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受到梁的影响、如果梁间区域 指高度在200mm至600mm之间的梁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较小,梁对热气流。或烟气流 形成障碍.并吸收一部分热量、那么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必然下降.探测器保护面积验证试验表明。梁对热气流。或烟气流 的影响还与房间高度有关.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在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 感温火灾探测器,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2,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200mm。600mm时 应按附录F.附录G确定梁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由附录E可以看出 房间高度在5m以上、梁高大于200mm时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受梁高的影响按房间高度与梁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考虑,还可看出。C D E,F,G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4m。梁高限度为200mm、B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6m 梁高限度为225mm A1.A2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8m、梁高限度为275mm,感烟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12m.梁高限度为375mm,若梁高超过上述限度 即线性曲线右边部分、均需计梁的影响、4,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则应将被隔断的区域视为一个探测区域、并应按6、2.2条第4款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5、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视为平顶棚 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6 2。4 本条规定是参考德国标准制定的、6、2。5,本条规定是参考德国标准和英国规范制定的,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是为了保证探测器可靠探测。6.2 6。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探测器可靠探测.6,2,7,本条提到的这些场所的烟雾扩散特征与独立房间内烟雾扩散特征基本相同,6、2,8、在设有空调的房间内。探测器不应安装在靠近空调送风口处.这是因为气流影响燃烧粒子扩散.使探测器不能有效探测,此外.通过电离室的气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电离电流.可能导致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误报。6。2 9,当屋顶有热屏障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6、2 9的规定、由于屋顶受辐射热作用或因其他因素影响,在顶棚附近可能产生空气滞留层。从而形成热屏障,火灾时,该热屏障将在烟雾和气流通向探测器的道路上形成障碍作用,影响探测器探测烟雾。同样.带有金属屋顶的仓库,夏天屋顶下边的空气可能被加热而形成热屏障.使得烟在热屏障下边不能到达顶部 而冬天降温作用也会妨碍烟的扩散.这些都将影响探测器的有效探测 而这些影响通常还与顶棚或屋顶形状以及安装高度有关。为此,需按表6 2,9规定的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必要距离安装探测器。以减少上述影响 在人字形屋顶和锯齿形屋顶情况下.热屏障的作用特别明显、图5给出探测器在不同形状顶棚或屋顶下,其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的示意图,图5,感烟探测器在不同形状顶棚或屋顶下其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 感温火灾探测器通常受这种热屏障的影响较小、所以感温探测器总是直接安装在顶棚上.吸顶安装。6。2。10,在房屋为人字形屋顶的情况下,如果屋顶坡度大于15,在屋脊、房屋最高部位.的垂直面安装一排探测器有利于烟的探测。因为房屋各处的烟易于集中在屋脊处。在锯齿形屋顶的情况下,按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或顶棚的距离d.见第6 2,9条、在每个锯齿形屋顶上安装一排探测器.这是因为 在坡度大于15。的锯齿形屋顶情况下,屋顶有几米高、烟不容易从一个屋顶扩散到另一个屋顶,所以对于这种锯齿形厂房 应按分隔间处理 6.2 11 探测器在顶棚上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θ不应大于45.当倾斜角θ大于45 时,应加木台安装探测器。如图6所示,6.2 12。本条规定有利于探测器探测井道中发生的火灾 且便于平时检修工作进行,6、2,13。一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在空气中自由扩散,故本条作此规定、图6,探测器的安装角度θ、屋顶的法线与垂直方向的交角6 2,14 本条主要是对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是由探测器的特征决定的,6 2、15,本条根据我国工程实践经验制定,1,一般情况下。当顶棚高度不大于5m时.探测器的红外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为0.3m。当顶棚高度为10m。20m时,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可为1 0m。2,相邻两组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超过规定距离探测烟的效果很差,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是为了保证探测器灵敏度.也是为了防止建筑位移使探测器产生误报 见图7.图7,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在相对两面墙壁上安装平面示意图1,发射器。2、墙壁。3,接收器,3,探测器位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正常运行及探测。因此探测器应安装在固定的结构上。同时应考虑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位移对探测器运行的影响,4 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日光和人工光源对接收端的直接照射会影响探测器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探测器的误报警。5.工程实践表明如果反射式探测器的灵敏度或报警设定值设置不合理。在探测器接收端快速出现高浓度烟雾粒子的扩散。可能导致探测器不报火警,而直接作出遮挡故障的判断,从而造成探测器的漏报。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应进行模拟试验.对探测器的响应进行验证、6、2、16 本条主要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并依据我国工程实践和实体试验结果制定,1,电缆、堆垛等保护对象火灾的发生通常经历温度升高.蓄热.受热 产生可燃气体。产生烟气。产生明火的过程、这些场所火灾早期探测的关键是在于温度的升高阶段.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应采用接触式敷设方式、即敷设于被保护电缆,表层电缆,外护套上面.如图8所示。图中固定卡具宜选用阻燃塑料卡具,图8,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接触式布置示意图1 动力电缆,2 探测器热敏电缆,3 电缆桥架,4 固定卡具,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在不影响平时运行和维护的情况下.应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宜将探测器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如图9所示.图9.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示意图1、传送带.2,探测器终端.3。5.探测器热敏电缆、4,拉线螺旋.6 电缆支撑架 2、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顶棚下方的设置是参考日本规范制定的,如图10所示、图10,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顶棚下方设置示意图1。探测器 2,墙壁、3、固定点 4,顶棚.3.由于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每个光栅相当于一个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因此其保护半径和保护面积的要求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相关规定.4.一般情况。当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场所有联动要求时、即该场所要求实现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时。应采用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探测器的组合,所以建议采用双回路组合探测,在电缆隧道内.在电缆隧道顶部设置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和该区域内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报警信号的组合,可作为自动灭火设施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在电缆层上表面设置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大多是由于探测器监测到其保护的动力电缆因发生电气故障造成温度异常所发出的报警信号 这种报警信号应作为一种预警信号 警示管理人员快速查找电气故障原因,不宜作为联动触发信号,5 长期潮湿的环境对模块内的电子元器件的影响比较大、从而降低模块的性能,导致报警不准确.温度变化较大时可能造成误报。因此连接模块不宜设置在此类场所,6。2。17,本条主要参考澳大利亚及英国等国规范和我国自己进行的有关试验结果制定.1、非高灵敏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灵敏度较低,其采样管网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 2.由于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一个采样孔相当于一个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所以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 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3、为了便于查找火源,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另外,采样管的材质没有燃烧性能要求 如果穿越防火分区会导致火灾通过采样管扩散、采样孔的灵敏度基本可以按探测器标称的最小灵敏度乘以实际采样孔数量计算,例如一台探测器标称的最小灵敏度为0、005,obs、m、采样管网上开了100个采样孔.单一采样孔的灵敏度就近似为0 5,obs,m。另外一台的探测器标称的最小灵敏度为0,02.obs.m 采样管网上开了20个采样孔,单一采样孔的灵敏度就近似为0.4。obs m.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采样孔越多,相对于每个采样孔的灵敏度就会越低,所以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采样管及采样孔特性应与产品检验报告上描述的一致,过多开孔或增加采样管长度将导致每个采样孔的实际灵敏度低于一个常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4,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 毛细管长度不能过长、否则将影响毛细采样孔的进气量,从而影响系统的探测性能,5 为便于维护和管理.吸气管路和采样孔应有明显的火灾探测器标识 6。本款规定是为了保证采样管的有效固定。7,由于屋顶热屏障等因素的影响、从屋顶至下的空间形成梯度变化的温度场.温度的变化与空间高度密切相关.而烟雾粒子的上升高度又与上升高度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并参考国外规范制定本款.8。通常情况下,采样孔孔径在2mm.5mm之间.各企业的产品特性不同、可以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检验报告设计。必要时、可以采用厂商提供的模拟计算软件来计算出采样孔的孔径大小.9。通常探测器均安装在现场、因此要求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故障信号等信息应传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探测报警型的管路采样式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设置在没有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场所时 如果有联动需求。可以直接把火灾报警信号传给消防联动控制器,但在设置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场所.应把火灾报警信号传给火灾报警控制器。6 2。18.本条规定是根据实际试验结果确定的。6,2 19,本条规定了本规范未涉及的其他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