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边坡力学参数取值4 3。1 条文中增加了,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一句话、在表注中作了调整,1、取消,无经验时取表中的低值。2。将 岩体结构面贯通性差取表中高值.改为、取值时应考虑结构面的贯通程度.3 新增注6。现场剪切试验是确定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受现场试验条件限制。试验费用较高。试验时间较长等影响,在勘察时难以普遍采用。而且 试验点的抗剪强度与整个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以点代面、可能与实际不符 此外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还将受施工期和运行期各种因素的影响。故本次修订未对现场剪切试验作明确规定。但是当试验条件具备时。一级边坡宜进行现场剪切试验,准确确定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十分困难的 需要综合试验成果,地区经验、并考虑施工期和运行期各种影响因素 才能合理取值。表4.3,1所提供的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经验值,经多年使用。情况反映良好。本次修订除附注外未作修改,本次修订时增加的表注2,取值时应考虑结构面的贯通程度.是基于构造裂隙面一般延伸长度均有限。当边坡高度较大时,往往在边坡高度范围内裂隙并未完全贯通、有 岩桥,存在,此时边坡整体稳定性不仅受裂隙面的强度控制,更要受到岩体强度的控制。故判定裂隙的贯通程度是边坡勘察工作的重点之一。当采用斜孔,平洞等手段确能判定裂隙延长贯通深度小于边坡高度1 2时 裂隙面的抗剪强度的取值要提高,可在本档上限值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本次修订收集了结构面试验资料范围涉及铁路 水利。公路、城市建筑等领域岩体结构面试验成果共计30余组、并根据需要补充完成了结构面现场试验及室内中型试验共21组作为修订的依据 结构面性状包括层面和裂隙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结构面的结合程度、裂隙宽度、充填物性状,起伏粗糙度、岩壁软硬及水的影响等,通过分析整理,对原、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完善和补充。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收集的结构面试验成果均为抗剪断峰值强度,经折减后成为设计值 具体说明如下,1,结构面仍然分为五类,对边坡工程实用而言,应该重点研究。类岩石边坡结构面的性质、2。原有分类方法主要考虑了结构面张开度 充填性质.岩壁粗糙起伏程度 总体说来还比较笼统 本次提出的分类方法更为具体 分别考虑了结构面结合状况,起伏粗糙度。结构面张开度,充填状况 岩壁状况等5个因素.将结构面类型细分为更多的亚类,力求与实际结构面强度的确定相对应,3.根据使用意见和研究成果、对各类结构面的表述与指标也作了一些修改.使其更为完善准确,但并无原则性的变动 4、3 2、补充修改了结构面结合程度判据 更便于操作,4。3。3.岩体因受结构面的影响,其抗剪强度是低于岩块的,研究表明。较之岩块.岩体的内摩擦角降低不大,而黏聚力却削弱很多.本规范根据大量现场试验资料.给出了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4.3 4,本条的表4,3 4是根据大量边坡工程总结出的经验值。本次修订将各类岩体边坡类型的等效内摩擦角均提高了2 4.3 6,本条是对填土力学参数取值和试验方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