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监督管理第五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 农业农村 粮食和储备.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 市场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实施监督检查、并建立粮食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协作配合 第五十九条,国务院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粮食安全风险评估.健全粮食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的粮食安全信息、第六十条。国家完善粮食生产.储存 运输,加工标准体系。粮食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检验制度.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开展粮食安全监督检查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粮食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 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三、进入涉嫌违法活动的场所调查取证,四、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账簿 凭证。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损毁的文件、资料。账簿.凭证、电子设备等予以封存。五.查封,扣押涉嫌违法活动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六,对有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约谈,询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置。第六十二条,国务院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具体实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的考核.省 自治区 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 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内容,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责任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被责任约谈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第六十三条。外商投资粮食生产经营,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农村 粮食和储备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粮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粮食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单位。个人有权对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