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粮食生产第十八条,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健全国家良种繁育体系 推进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国家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粮食作物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第十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粮食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肥料。农药 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稳定供应工作,引导粮食生产者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合理使用农用薄膜 增施有机肥料,第二十一条,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粮食生产合理用水需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和运行维护 保护和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第二十二条 国家推进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作业基础条件建设,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鼓励使用绿色,智能,高效的农业机械.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第二十三条,国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粮食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间作套种等种植方法、鼓励创新推广方式,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促进提高粮食单产,国家鼓励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粮食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第二十四条.国家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 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粮食生产者应当做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并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配合,第二十五条 国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鼓励农业生产者种植优质农作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并加强建设和管理、引导农业生产者种植目标作物、第二十六条。国家采取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合理布局粮食生产,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当保面积、保产量,粮食主产区应当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主销区应当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粮食产销平衡区应当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国家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预算安排资金 支持粮食生产、第二十七条,国家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粮食生产。鼓励其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国家支持面向粮食生产者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粮食生产集约化、第二十八条.国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相关指标在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