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制定本法,第二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类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本法所称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 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第三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加强污染防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 节水为重、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原则,第四条.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以下简称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 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黄河流域省,自治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省级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第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为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相关工作提供支撑保障。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 依法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第六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制定、规划编制,监督执法等方面加强协作,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建立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河湖长负责河道,湖泊管理和保护相关工作,第七条,国务院水行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应急管理.林业和草原、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沙调控,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文 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 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标准体系.第八条。国家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 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第九条。国家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 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 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十条.国家统筹黄河干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流域及流域间防洪体系协同,推进黄河上中下游防汛抗旱,防凌联动 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并适时组织评估,有效提升黄河流域防治洪涝等灾害的能力,第十一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土地,矿产。水流,森林 草原 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建立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状况.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黄河流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或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生态状况。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土地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监测结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调查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监测结果.第十二条,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在已经建立的台站和监测项目基础上。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文 泥沙 荒漠化和沙化 水土保持。自然灾害,气象等监测网络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风险报告和预警机制。第十三条、国家加强黄河流域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体系建设。维护相关工程和设施安全,控制,减轻和消除自然灾害引起的危害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与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相衔接。加强对黄河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管理,出现严重干旱.省际或者重要控制断面流量降至预警流量 水库运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形、可能造成供水危机 黄河断流时。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实施应急调度 第十四条,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问题等提供专业咨询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建设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相关规划等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第三方评估 分析。论证等工作。第十五条、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黄河流域信息共享系统 组织建立智慧黄河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学化水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共享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土保持.防洪安全以及管理执法等信息,第十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运动与调控、防沙治沙,泥沙综合利用。河流动力与河床演变.水土保持,水文 气候。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第十七条,国家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研究黄河文化发展脉络,阐发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十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宣传报道 并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十九条。国家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活动,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