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3.尾矿筑坝与排放6。3。1,尾矿筑坝与排放包括岸坡清理、尾矿排放、坝体堆筑,坝面维护,排渗设施施工和质量检查等环节 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进行、并做好记录.6.3、2、子坝及后期坝体堆筑前应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坟墓及其他构筑物全部清除,清除杂物不得就地堆积,应运到库外.若遇有泉眼,水井.地道,溶洞或洞穴等。应按设计要求处理,6。3、3,湿式尾矿库尾矿排放应满足下列要求、应按照设计要求排放尾矿,滩顶高程应满足生产.防汛,冬季放矿和回水要求 一次建坝的尾矿库.堆积高程及排矿顶面高程不得超过设计标高,矿浆排放不得冲刷初期坝或子坝,不得发生矿浆沿子坝上游坡脚流动冲刷坝体。排放口的间距,位置,开放的数量和时间等应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进行操作、并做好放矿记录,6 3,4。采用尾矿堆坝的湿式尾矿库尾矿排放除应满足6,3 3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应在坝前均匀.分散排放 维持滩面均匀上升。滩面不得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集中沉积于某端或某侧,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沉积滩长度及滩顶最低高程应满足防洪设计要求。尾矿滩面上不得有积水坑、6、3。5.湿式尾矿库的子坝及后期坝体堆筑应满足下列要求.尾矿坝堆积坡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期坝堆筑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应包括坝轴线位置。坝体长度,坝体高度,坝顶宽度、内外坡比等剖面尺寸。坝顶及上游坝脚处滩面高程。库内水位、筑坝质量等.上游式尾矿筑坝法需要在库内取砂堆筑子坝时。取砂位置距当期子坝上游坝脚直线距离不得小于2倍当期子坝坝高、应在滩面上沿坝轴线方向均匀取砂.不得在滩面上集中取砂.中线式及下游式尾矿坝堆筑应在运行期间做好堆坝尾矿砂量与库内堆存量之间的砂量平衡工作.采用旋流器底流尾矿直接充填筑坝时,底流矿浆浓度应大于不分选浓度,6,3,6,干式尾矿库尾矿排放和堆筑前应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入库尾矿堆排作业程序、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自然堆积状态下尾矿物理力学试验。室内击实试验,设计含水率情况下。不同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的碾压试验、压实后的尾矿物理力学指标试验。6、3.7,干式尾矿库采用汽车运输和排放尾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库内运输道路应满足车辆行驶安全要求,道路末端应设置卸料平台.其尺寸应满足运输车辆进出的安全要求.在各运行期的卸料平台布置应满足在采用机械摊平的条件下 将尾矿布放在整个库区的需要,在尾矿堆积边坡附近行走或卸料的运输车辆,应与尾矿堆积边坡的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当遭遇暴雨、凝冻等不良天气时应停止运输作业。不良天气过后需评估道路 卸料平台等作业区域的安全状况。满足运输条件后方可恢复作业 6,3,8、干式尾矿库采用皮带运输和排放尾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各运行期皮带的长度、数量及布置应满足在采用机械摊平的条件下,将尾矿布放在整个库区的需要.皮带的末端应具有一定仰角和高度,满足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寒冷地区采用皮带运输时、应采取防冻措施,6,3.9、干式尾矿库排矿和筑坝时,排矿台阶设置 拦挡坝设置.尾矿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矿与筑坝作业环节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不同区域的排矿作业方式.摊平厚度 碾压遍数及碾压范围.压实指标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作业机械损坏坝体 排水构筑物等.6 3,10 干式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尾矿排矿作业计划,并采取下列措施、入库尾矿应及时碾压.未经碾压的尾矿应采取措施,防止含水率增大,当尾矿库无法正常排矿作业时 应将干尾矿在应急场地暂存,恢复正常作业时.未经碾压的尾矿应视含水率变化情况,采取摊平 晾晒或其他措施调整含水率重新摊平 碾压,影响坝体外坡稳定区域的坝体堆筑应在雨季前完成,寒冷地区应在入冬前完成影响坝体外坡稳定区域的坝体堆筑、6、3,11、坝外坡面维护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尾矿坝下游坡面上不得有积水坑。坝体出现冲沟,裂缝、塌坑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 6、3。12,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渗设施的施工 施工后对排渗效果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