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7。1。一般规定7。1。1,本条规定了建筑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疏散出口的位置、数量和宽度。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形式。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和避难区域的防火防烟性能等、对于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至关重要,而这些与建筑的高度.层数或一个防火分区。房间的大小及内部布置、室内空间高度和火灾荷载等关系密切。建筑的疏散和避难设施应结合区域内使用人员的特性。平面布置和疏散规划和上述因素合理确定、使之在火灾时能为人员疏散和避难提供安全保障。满足人员安全疏散和避难的要求 7 1、2、本条规定了建筑内疏散出口.疏散楼梯设置的关键性能要求,一个区域设置多个疏散出口时。要求分散布置 以保证火灾时人员具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径,多个楼层的建筑.无论位于地上还是地下,建筑各层的用途和使用人数均可能各不相同。各层所需疏散宽度会有所差异 因此 沿人员疏散顺序使用的疏散楼梯 从楼层的安全出口开始至楼梯间再到下一层,或上一层、楼梯间.每一层疏散楼梯的宽度均应依次不小于前者、以确保人员疏散过程中不会发生拥堵而延误安全疏散时间、7.1、3,本条规定了建筑中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原则和基本性能要求.疏散距离的确定既要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也要兼顾建筑功能,空间高度和平面布置的要求,不同火灾危险性场所.不同耐火等级建筑可以有所区别,本条的房间不包括具有2个及以上安全出口的展览厅.营业厅 观众厅 开敞办公区 候车厅等类似场所、以及生产厂房中的生产车间和仓库建筑中的库房.7,1.4.7、1,5,这两条规定了建筑内疏散出口 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和最小净高度等的基本要求,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需要,第7 1 4条规定的各类设施的宽度均为最小净宽度.对于有特殊要求者.应在此基础上增大 本规范规定的疏散出口门为设置在建筑内各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门或安全出口的门,包括疏散楼梯间.电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等.在疏散楼梯等的中间加设中间扶手且设置栏杆扶手,可以保证通行宽度不至过宽、防止人群疏散时因失稳跌倒而发生踩踏等意外情况。合理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有利于人员快速、安全地疏散,建筑内所设置的疏散指示标志要便于人们辨认,并符合人行走时的行为习惯,能起到引导作用、但要避免被建筑构配件和火灾烟气遮挡.7,1,6、7,1,7,这两条规定了疏散门的形式和基本性能要求。以避免疏散门设置不合理导致人员受阻或不能安全疏散.侧拉门、卷帘门。旋转门或电动门、包括帘中门,在人群紧急疏散情况下不能保证安全、快速疏散的.不允许用作疏散门.为避免在疏散时由于人群拥挤而压紧内开门扇使门无法开启 要求担负疏散人数较多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门应具备在火灾时能从室内外任何一侧开启的功能,不应因平时的管理和限制导致疏散门无法在火灾时开启。7、1,8.本条规定了疏散楼梯间的通用设置要求.疏散楼梯间是建筑内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主要竖向通道。应防止在楼梯间内发生火灾或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凡可能引发火灾或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均不应设置在楼梯间内、在住宅建筑的楼梯间中允许设置水表,电表,气表、可燃气体管道等.但应采取防止管道意外损伤发生泄漏的措施,设置位置不应影响人员疏散和正常通行。楼梯间应采用防火隔墙、耐火楼板等与相邻区域分隔,使之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并通过设置外窗、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等,使之具有良好的防烟性能,除住宅建筑受平面布置限制需要将电缆井和管道井的检查门设置在前室或合用前室内外.在其他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不允许开设除疏散门和排烟窗以外的其他开口和管道井的检查门。7,1,9 本条规定了建筑内疏散楼梯间的平面位置要求 以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连续,畅通。快捷,安全、并避免人员错过避难层、7.1 10。本条规定了地下 半地下建筑.室 的疏散楼梯设置要求 对于地上建筑.当疏散设施不能使用时、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阳台.外廊,屋面或外墙开口等处逃生 而地下建筑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向上疏散、因此。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应根据其竖向疏散高度确定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防烟性能、疏散楼梯间在地下层与地上层连接处需合理分隔,以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上楼层或地下楼层,7、1.11.本条规定了建筑室外疏散楼梯的基本设置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设置应避免倾斜角度过大,楼梯过窄或栏杆扶手过低导致不安全,防止火焰从门内窜出而将楼梯烧坏或烟气直接作用于疏散楼梯 影响人员疏散,室外楼梯主要辅助用于人员的应急逃生和消防员直接从室外进入建筑物.到达着火层开展消防救援。7,1.12 7、1 13 这两条规定了在发生火灾时用于辅助人员疏散的电梯的基本性能和设置要求。建筑内的普通客,货、电梯一般不具备防烟 防火.防水性能 电梯井在火灾时可能会成为加速火势蔓延扩大的通道、不能用于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当采用电梯辅助人员疏散时 该电梯的性能和电梯的建筑设置均需要满足消防电梯的相关要求.在消防电梯前室内设置非消防电梯时,非消防电梯本身的防火性能也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以防止非消防电梯发生火灾影响消防电梯的安全使用 7 1,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 使用人员多 竖向疏散距离长 导致人员的疏散时间长,应设置避难层,以便为人员安全疏散和避难提供必要的停留场所 本条规定的第一个避难层设置高度、主要为适应目前我国主战举高消防车的救援能力,7.1.15。7。1。16,这两条规定了避难层。避难间的基本性能和关键防火措施,7 1。17 7,1 18,这两条规定了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形式和汽车库内的最大安全疏散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