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路建设、第九条 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 省有关规定进行.其中县道 乡道 村道建设由县人民政府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乡道,村道建设中的具体责任由县人民政府确定,第十条,公路用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标准确定。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 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1米范围内的土地.具体用地范围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第十一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下列标准划定、一、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改作立体交叉。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后 省、市 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告.第十二条,新建公路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等级的要求 原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和不符合国家规定技术等级要求的等级公路应当逐步改造为符合国家规定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第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依法实行施工许可制度,公路建设项目施工,除国家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外.按照下列规定报请批准,一。国道和省道的建设项目施工。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二.县道的建设项目施工,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三、乡道。村道的建设项目施工.由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四条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项目已列入公路建设年度计划、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审批同意.三.建设资金已到位 并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四。征用地,环保等手续已经审批。拆迁基本完成.五 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已依法确定、六.质量监督手续已经审批 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措施已落实 第十五条 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制和保修制度。保修期限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没有规定的。由合同约定.保修期内发现公路有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先行维修.返工,施工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维修,返工的,由建设单位组织维修、返工,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第十六条,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职责。对经交工验收合格批准试运营的公路或竣工验收合格批准运营的公路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 行政监察部门应当参与调查处理,第十七条 改建 维修公路时.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距离施工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外设置明显.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需要车辆绕行的.应当在绕行路口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 必须修建临时道路。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需要封闭公路中断交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公路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