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四十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地或者受影响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制定救助 救治.康复。补偿,抚慰 抚恤,安置和心理干预等善后工作计划.有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第四十五条。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宣布启动应急响应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疫病防治,疫情或者灾害监控,污染治理,宣传疏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 衍生事件 防止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第四十六条。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尽快组织修复被损坏的通信,交通,供电、供水。供气和医疗等公共设施 第四十七条.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地受灾人员需要过渡性安置的。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实际情况 做好安置工作。过渡性安置点的规模应当适度 并应当设置在交通便利 方便受灾人员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在过渡性安置点采取相应的防灾,防疫措施.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受灾人员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第四十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第五十条.突发事件对事发地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损失评估情况和有关规定,依法给予费用减免、财政资助等政策扶持.组织提供物资和人力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