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应急平台体系,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形成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快速反应机制和舆情收集、分析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两小时内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省人民政府,并向相关市人民政府通报,敏感性突发事件信息,不受突发事件分级标准限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上报省人民政府.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制度,聘请新闻媒体记者、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 社区、乡镇。卫生院医生。企业安全员,学校负责安全保卫的教职工等担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悉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通过报警电话等各种渠道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体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以及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第三十一条、能够预警的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开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相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报、第三十二条。本省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二级以上预警信息.由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省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发布,三级预警信息,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发布.四级预警信息由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发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启动应急响应后根据需要和相关规定发布专项预警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宣传车等、采用公开播送、派发传单、逐户通知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和通信,广播 电视盲区以及偏远地区的人群 应当采取足以使其知悉的有效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三十四条、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 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及时更新发布预警信息,上级人民政府认为下级人民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不恰当的,应当责令下级人民政府改正或者直接发布有关预警信息.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预警信息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在原公布范围内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