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路运输安全。第四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一,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二,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三,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执行防范和应急措施、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安全责任人员,四。建立运营车辆安全检查制度 未经安全检查或者经安全检查不符合消防。道路交通安全.治安等要求的车辆不得运营.第四十一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包括应急处置组织及职责 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 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以及救援设备储备,经费保障等内容.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至少每半年演练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做好记录、第四十二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编制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运输保障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预案演练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服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参与预案演练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道路运输经营者适当的补偿、第四十三条.跨省市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运营安全规定、一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安装并使用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并保证与本市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的实时连通 二.运营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配备两名或者两名以上驾驶员。三.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个小时,四,运营中保持车内通道的畅通.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随车运输行李的平稳和固定 第四十四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运营安全规定。一、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经法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二。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安装并使用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并保证与本市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的实时连通 三。按照公安机关依法批准的时间,路线、区域运输危险货物 四.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危险货物在存储,运输 装卸过程中丢失.泄漏、燃烧。爆炸、辐射 五.定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安全评价,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评价结果、第四十五条,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当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经营者运输危险货物。并向运输经营者说明危险货物的品名,性质,应急处置方法等情况 危险货物托运人和发货人在交付危险货物前,应当查验.登记运输经营者,车辆和人员的资格证件,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名录及其可以承运的危险货物种类等信息 第四十六条,客运场站候车大厅实际容纳的乘客人数不得超过设计容量,候车大厅内乘客人数接近设计容量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场站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疏散人员。确保安全。候车大厅的安全出口。安全标志 标识的设置以及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客运场站应当设置覆盖场站所有区域的应急广播.并能够使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播放,第四十七条 客运场站经营者应当建立行包安全检查制度 客运场站按照规定配备安全检测仪器 对出入省际客运场站以及进入其他客运场站的行包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发现危险,违禁物品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第四十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对废弃的机油 润滑油 制动液,维修油液以及其他危险废物进行归集,贮存 并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